第六百八十九章 唐突之戰(三十八)(第2/2頁)

等頡利反應過來的時候,大局已經定了,能做的就是無能狂怒。

李元吉不得不承認,在兵法謀略一道,李世民絕對是大家,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種看似冒險,實則穩健的謀略,也只有深得兵法要義的人能謀劃的出來。

“你有幾成的把握,我們又得承擔多大的風險?”

李元吉盯著李世民問。

這個謀略最危險的地方就在於,他和李世民必須在蘇尼失和突利兵敗以後,承擔頡利的怒火。

在十二衛兵馬,以及李神符、殷開山、蘇定方等人趕不及來援的情況下,他們必須率領著現有的兵馬,死死的擋住頡利的攻伐。

如果他們擋不住,那麽不是身死沙場,就是被頡利生擒活捉。

雖然戰事最後還是會以大唐獲勝告終,可他、李世民,甚至李建成被頡利生擒活捉了以後,大唐贏了,跟沒贏也沒區別。

說不定贏了以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比輸了還大。

所以必須預估一下風險,看看值不值得冒險。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道:“六成!”

李元吉陷入了遲疑,李世民只給了取勝的把握,卻沒說他們要承擔多大的風險。

也就是說,他們要承擔的風險很大。

六成,已經不小了。

如果在戰場上,有四成或者五成的把握,那就可以一戰了。

六成,那就是說只要不出意外的話,在付出一定代價的情況下,取勝的希望很高。

至於說是八九成,甚至十成。

在戰場上很少會出現,尤其是十成,幾乎沒有。

沒有一個人在上了戰場以後,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取勝,即便是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名將、戰神聚在一起,並且在兵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也不敢說自己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取勝。

所以,六成的把握已經很值得賭了。

如果說這話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靖、李世勣、蘇定方,甚至是李弘基、黃君漢、柴紹的話,那李元吉都會毫不猶豫的去賭。

可說著話的偏偏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這不僅是在施展謀略,也是在將軍,將他的軍。

這是要讓他做出取舍。

在他們兄弟三人都有可能殉國,亦或者被俘的情況下,他必須做出一個決定來應付這件事情。

以避免他們兄弟三人真的殉國,或者被俘的情況下,大唐不會被突厥要挾。

所以,他現在要麽讓他們兄弟三人中的一個人回去,要麽就決定好他殉國,或者被俘以後,他手裏的權力由誰來接替。

李世民看似給了他兩個選擇,實際上他只有一個選擇。

那就是後者。

因為李世民要留下來指揮大軍,他要留下來賦予李世民指揮大軍的權力,而他和李世民都不會便宜了李建成。

所以,他能選的就只有提前挑選好繼任者。

這就是李世民將他的軍。

是陽謀。

光明正大。

除非他不在乎李氏的江山。

李元吉在遲疑了好一會兒後,突然呵呵呵的笑了。

李世民不解的看向李元吉。

李元吉笑道:“二哥既然有六成的把握,那就值得一試。”

李世民目光緊緊的盯著李元吉,沒說話,意思不言而喻。

那就是,你準備怎麽選?

李元吉在李世民的注視下,燦爛的笑道:“現在大唐的皇帝是我們的父親,他會把皇位傳給誰,還輪不到我們來做主。”

這本就是李淵的權柄,也是李淵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幹嘛要往自己身上攬呢?

如果他們兄弟三人全部身陷突厥,那麽李淵選誰做繼承人,讓誰繼承大統,還不是由李淵說了算,他們就算是有意見,又能怎樣?

何必將這種煩惱往自己身上攬呢?

說到底,大唐現在是有皇帝的,而且這個皇帝並沒有上戰場。

大唐也是有繼承人的,離了他們兄弟三人,還有下一代。

所以李世民給出的選擇題,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李世民並沒有因為自己給出的選擇題不是個問題而尷尬,甚至一點兒多余的反應也沒有,只是平靜的點了點頭道:“看來你真的不惦記父親那個位置,也沒有想過將父親那個位置據為你這一脈所有。”

說到此處,李世民由衷的感慨道:“在這一點上,你比我們所有人都強。”

李元吉分不清楚李世民說這些話是為了緩解尷尬,還是真的在試探,所以只是呵呵的一笑,什麽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