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分羊(第2/3頁)

雖說一只羊還不足以讓豪門大戶將家裏的奴仆們放良,但一頭牛絕對可以。

此次繳獲的牛多達八萬多頭,足以從豪門大戶中解救八萬多奴仆。

剩下的羊,分給地方衙門,讓地方衙門的人去深山老林裏去勸逃戶,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畢竟,地方衙門在得了朝廷的好處以後,還能在政績上撈一筆,何樂而不為呢?

反正地方衙門的官員又不用親自去深山老林裏勸逃戶,只需要派一些衙役和書吏去即可。

大老爺們不用去以身返險,自然會不遺余力的去推動。

至於衙役和書吏的危險,大老爺們會在乎?

反正朝廷會發撫恤,也給足了養衙役和書吏的銀子,沒了可以繼續再招。

所以這件事絕對可為。

李綱聽到這話,頭一下子就仰起來了,雙眼閃爍著亮光。

他原以為李元吉在帶著牛羊進入長安地界,激勵了人心以後,就會將這些牛羊毫無代價的交給民部,讓民部去分配。

為此他還暗暗趕到苦惱,趕到不值。

可沒想到李元吉居然還有這麽一手。

讓民部必須拿出人了,才能換到羊。

數十萬頭牛羊,換數十萬個人,這絕對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民部尚書剛才心中還有一些竊喜,現在瞬間沒了,反而一臉的愁容,心裏暗暗叫苦。

剛要訴說一下心中的苦楚,就聽李綱大聲的喊道:“殿下聖明!”

陳叔達、蕭瑀、裴矩等人也看到了這其中的好處,跟著一起高呼。

李神通等人也明白了其中的好處,也跟著高呼了起來。

一些有心瓜分牛羊的人,本來還想發表一番反對性的意見,為民部尚書支一下台子。

可是被李綱、李神通這麽一喊,瞬間也說不出話了,只能跟著一起高喊聖明了。

李元吉在一殿文武的高呼聲中笑著道:“這個辦法是我提出來的,我便以身作則,我會從宮中放良五千個宮娥,將她們婚配給此次大戰期間受了重傷,並且沒有妻兒的鰥居將士。

隨後我會將他們全部劃撥到新收復的六州半之地,依照他們的官職和功勞,分別讓他們擔任各地的縣尉、兵曹、衙吏,以及各驛的驛丞。”

五千多人撒出去,很快便能在新收復的六州半之地搭建起一個以軍管為主體的地方衙門,也能疏通六州半之地所有的驛站。

只要實行了軍管,並且疏通了驛站,朝廷的各項政令就能在這六州半之地上落實下去了。

等到正在開荒的突厥俘虜被消耗完了,當地的人口也發展起來了,就能恢復吏治了。

反正大唐如今軍政是不分家的。

沒有純粹的文臣,也沒有純粹的武臣,很多大臣基本上都是上馬能殺敵,下馬能牧民的官員。

所以暫時不給新收復的六州半之地派遣大吏,只是派遣縣尉等小吏實行軍管,也沒什麽不對的。

再加上有分別駐守在長城上各個關隘的大將節制,以及監督,也不會鬧出什麽大亂子。

這也是目前最好,最快恢復新收復的六州半之地統治的法子。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畢竟,大唐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已經收復多年的地方都不夠分,剛收復的地方,還沒什麽人,自然沒有人願意去。

所以想恢復新收復的地方的吏治,只能先從軍管做起。

大唐在荊、益、交各州的統治就是這個樣子,先用軍管將地方上的所有不服的聲音壓下去,讓地方上徹底承認大唐的統治,然後再派文臣進入去好好的梳理百姓,發展農桑。

目前,荊州的文治只推行了一半,益州也是一半,交州還是處在軍管狀態,並且還是大唐和當地的土霸王、蠻王們一起共管。

荊州南、益州南、交州,這些人口不少的地方,都沒讀書人願意去,朝廷上的官員更是將這些地方當成發配的地方,更別提新收復的六州半了。

所以軍管是惟一的辦法。

“殿下果然豪爽,一開口就是五千宮娥,那我也不能落於人後,我府上尚有三百多傷殘的將士,以及一百多戶依附於我門下的隱戶,我可以一並拿出來,換成牛羊。

回頭我會在府上舉辦一個全羊宴,還望諸位到時候一定賞光。”

李神通哈哈大笑著開始力挺。

李德良、李道立等一眾皇族見此,也紛紛開口。

李綱更是一口氣把家底都拿出來了,不僅將家中身在奴籍的仆人一並拿出來了,甚至還將幼子李立言從家中劃撥了出來,讓其帶著家眷們到新收復的六州半地落地生根,恢復六州半地的文脈。

蕭瑀、陳叔達、裴矩等人或多或少也有貢獻。

蘇定方、謝叔方、宇文寶、侯君集等人更是將昨夜剛剛收到的上千仆人,外加上此次大戰期間受傷的家仆,一並貢獻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