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李孝恭請辭三公之位

李元吉帶著李孝恭一行趕到三裏外的封賞台,李神通、李綱等人已經在封賞台下恭候多時。

在李元吉到了以後,李綱作為代表,手持著黃卷登上了封賞台,開始宣讀有關李孝恭等人的封賞。

李孝恭此次守土有功、開疆有功、平亂有功,加司徒銜,加一千封戶,加鼓樂一班,劍班一班,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郡王所有擁有的一切的頂點。

李世勣也守土有功、開疆有功、平亂有功,晉柱國,加五百戶,加屏、幔、金瓜各一對,加鼓樂一班,一躍成為了國公中的頂尖人物。

柴紹的功勞雖然沒有李孝恭和李世勣那麽耀眼,但功勞同樣不小,不僅復了爵,還更進一步被加為了柱國,封戶加到了五百,也賜下了一定的儀仗,在國公中的地位也比以前高了幾分。

不過,封賞最豐厚的還是李靖,李靖不僅一口氣被晉升為了國公,封戶也突破了一千,各種儀仗不輸給柴紹,雖然沒有一步達到國公的頂點,但也距離頂點不遠了。

同時,關於安興貴、馬三寶等人的封賞,也一並宣讀了。

對於李靖、安興貴、馬三寶等人明面上沒有大功,卻受到了如此厚賞,文武百官們都沒有異議。

因為他們都知道李靖、安興貴、馬三寶等人是為何會受到如此厚賞的。

一枚傳國玉璽,足以抵過一場大勝,也足以封公封侯。

這是李靖等人冒死拼來的,也是李靖等人運氣使然。

大家可以羨慕,可以嫉妒,甚至可以怨恨,但絕對沒辦法說人家德不配位。

一應封賞宣讀完了以後,李元吉帶上文武百官,帶上有功的將士,回到了太極宮飲宴,為李孝恭等人慶功,為大唐擊退突厥人、收復三州半地、平定李藝造反慶功。

席間,大家都跟自己相熟的人湊在一起,放肆的開懷暢飲。

吟詩作賦的、行酒令的、劃拳的、扳手腕的、角力的、跳舞的、打架的、盯著漂亮的宮娥流口水的,應有盡有。

都是一群身份高貴的人,但喝大了以後,撒起歡來,跟尋常人也沒區別。

李綱總覺得這麽鬧有失莊重,有失朝廷的威嚴,數次想找李元吉搭話,但都被李元吉草草的給應付過去了。

大唐的文臣和武將們,出身各有不同,個人德行上的修為也各有不同,所以在徹底的撒開歡了以後,表現也各不相同。

只要文臣們能專心的處理國事,武將們能賣力的開疆拓土,剩下的旁支末節沒必要計較。

歷史上李世民就經常跟文武百官們開胡鬧大會,尤其是在慶功宴上,打架罵仗的比比皆是,甚至還會致人傷殘,也沒見朝廷失去莊重,更沒見朝堂失去威嚴。

大唐不僅沒有被這些人造成什麽危害,反而在這些人的努力下,變成了地上的霸主。

放眼望去,幾乎所有能看到的敵人,全部被這些人打趴了。

也就是大唐對世界了解的太少,大唐的皇帝們在征服了所有能看到的敵人以後,喜歡玩權謀,喜歡把目光放在能看見的地方。

如果大唐的皇帝們能清晰的了解世界,並且向世界伸出觸角的話,那麽大唐或許會比歷史上更強大。

畢竟,大唐可是少有的一連出了好幾位霸主級皇帝的王朝,也是代代都有能臣和名將湧出來的王朝。

只要對世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那麽大唐就有能力去經營世界。

一個皇帝向世界伸出觸角,或許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收獲,但接連好幾個皇帝都對世界伸出觸角,那麽就一定會有重大的收獲。

或許不會像是蒙元一樣,征服大半個亞歐,但至少能讓亞歐大陸上的所有人認可唐人高貴的地位,認可大唐對他們的影響。

所以文臣也好,武將也罷,喜歡胡鬧就胡鬧吧,只要不耽誤正事,沒必要計較這些旁支末節。

總不能學習宋明清時期,用各種規矩,以及各種互相制約的辦法,將文武們約束的死死的,磨去他們的野性,使得他們失去進取的雄心,然後被外人各種壓著打吧。

像是什麽給人繳納歲貢、被人當羊一樣牽著、給外人當臣子、去外國做留學生等一類的事情,在大唐是不可能會出現的,唐人也不可能接受這種恥辱。

李淵沒起家之前,跟突厥人虛與委蛇,起家以後,縱然只有半壁江山,也敢跟突厥人剛正面。

這也養成了唐人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氣節。

在大唐的朝堂上,誰敢說一句給別人繳歲貢,或者向別人稱臣,絕對會被滿朝文武生吞活剝了不可。

大唐最低的下限就是嫁個閨女和親。

如果超過了這個底線,那就戰吧。

雖說這一點遠遠沒有那個‘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霸氣,但大唐的皇帝要是被俘了,絕對不會被外人驅使著回來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