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專業的事情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完成(第2/2頁)

所以我更傾向於派遣使臣。”

說著,李靖的目光落在了文臣身上。

李綱的一張老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難看了起來,他略微拱了一下手,苦著臉道:“殿下,我們和突厥都曾有過扣押對方使節的例子。

如今突厥可賀敦在我們手上,小可汗也在我們手上。

我們派使臣過去,很有可能會被他們扣押,然後用來交換他們的可賀敦和小可汗。”

說起來大唐和突厥互相扣押對方使節的事情,還是突厥主動挑起來的。

當年,頡利率領一萬精騎,匯同馬邑苑君璋所率領的六千兵馬一起攻打小雁門,被大唐的定襄王李大恩以極少的兵力擊退。

頡利惱羞成怒之下,扣押了大唐的使節蘇瑰、鄭元璹、長孫順德等人。

李淵一看頡利不講規矩,居然破壞外交上公認的盟約,然後毫不猶豫的就命令人扣下了突厥使節熱寒等人。

這一場鬧劇一直到了武德五年,頡利送還了長孫順德一行,並且以魚膠為禮向大唐請和,才算結束。

有這麽個例子在前,大唐在這個時候再次派遣使臣去出使突厥,突厥還真有可能再破壞一次規矩。

所以李綱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為了幾個使臣的安全,放棄對突厥的刺探,使得突厥在大唐的眼皮子下搞陰謀詭計,這對大唐的利益又有所損害。

在個人的安危和國家的利益起沖突的時候,身為一個掌權者,保個人還是保國家,一目了然。

“李公的擔心不無道理,不過突厥內部的情況,我大唐不可不查。”

李元吉在簡短的思量了一會兒後,便有了決定,“這樣,我差人召唐儉回來,問問他願不願意再去一次突厥。李公也在鴻臚寺和禮部當中問問,看看誰願意以身返險,為我大唐出使突厥。”

說到此處,李元吉微微坐直了身子,朗聲道:“此次為我大唐出使突厥的,我一定會不吝賞賜。”

這話一出,李綱都沒來得及搭話,有人就站了出來。

“臣侯君集願往!”

在升官發財這種事情上,侯君集從來不甘心落於人後。

所以有機會他就上,沒機會他都會想盡辦法去創造機會。

在此前的邊市事件中,他牽連不小,官職和封戶都有一定程度的削減,所以有機會將官職和封戶重新爭取回來,又或者更上一次樓的話,他說什麽也不會錯過。

“這都是文臣的事,你一個武將湊什麽熱鬧?!”

程咬金對侯君集這種官迷,尤其是在李元吉尚未使用強權壓迫,就快速的背叛了秦王府的官迷,十分鄙視。

所以面對侯君集主動請纓,他毫不客氣的出聲譏諷了一句。

侯君集理都沒理程咬金,靜靜的彎著腰等待李元吉的答復。

在他看來,程咬金已經跟他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人了。

雖然程咬金的爵位比他高,但已經脫離了大唐的權力中心,以後的成就根本沒辦法跟他這個無限的向權力中心靠近的人媲美,所以他懶得搭理程咬金的冷嘲熱諷。

面對著侯君集的主動請纓,李元吉欣慰的點了點頭道:“侯卿能有此心,我心甚慰。不過程卿說的不錯,這種事情一般都是由文臣去做,武臣去不太合適。”

出使這種事情,不僅是一個體力活,也是個腦力活。

身體不夠健康,腦袋不夠靈活,根本沒辦法擔當使臣的重任。

畢竟,現在可不是後世,一個飛機就能將使臣送到所要出使的任何地方,根本不需要舟車勞頓,也不需要經歷什麽太多的風險。

現在出使,不僅要經歷長途跋涉、舟車勞頓,還要隨時隨地防著四面八方突然湧出來的各種危險,到了地方以後,還要用靈活的頭腦去不斷的在別國的權貴中交涉,從而達成出使的目的。

所以,現在出使,不僅考驗體力,也考驗腦力。

侯君集的體力毋庸置疑,但是腦力嘛,那就不好說了。

畢竟,體力方面,沒有太多的分叉,腦力方面,分叉就多了。

有的人的腦力能支持他做領兵打仗的事,但沒辦法支持他搞政治、搞外交。

有的人的腦力能支持他搞政治,但卻沒辦法支持他領兵打仗、搞外交。

還有的人的腦力能支持他搞政治,但卻沒辦法支持他領兵打仗,搞政治。

所以在這種事情上,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完成最好。

而唐儉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