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疑似穿越者的違和之人(第2/3頁)

李元吉淡然的說著,就像是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樣。

李淵在張亮身上下了重注,又舍不得放棄,更舍不得錯過這個鏟除鄭氏的好機會,那就找人代打好了。

反正,火已經燒起來了,張亮本人出不出面已經不重要了,只要繼續借著張亮的名義跟鄭氏鬥下去,將所有的謀劃執行到底,那一樣會得償所願的。

李淵聽到這話明顯的愣了一下,有些不明所以的道:“找人幫張亮一把?怎麽幫?”

代打這種事情在大唐還沒有先例,李淵一時半刻還反應不過來。

李元吉繼續淡然的道:“讓我德良王叔,或者孝協王弟,找個由頭帶張亮去山林深處看一看樹啊、花啊、草啊、雪啊什麽的。

然後讓我神通王叔,或者孝恭王兄,以張亮的名義,繼續跟鄭氏鬥下去。

這樣您還是能順利的完成自己的謀劃。”

李淵雙眼一下子就亮了,不顧形象的一拍大腿道:“對啊,這麽簡單的辦法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說完這話,可能意識到被兒子提點,有損他做父親的威嚴,所以又收起了情緒,端起了架子,不鹹不淡的道:“讓德良帶他去深山裏倒是容易,可是讓神通和孝恭去代替他有些難,神通和孝恭我另有重用。”

李元吉無所謂的道:“那就隨便找一個既聽話,又會辦事的好了。”

李淵下意識的道:“你覺得你大哥如何?”

李元吉一下子就沒辦法淡定了,驚愕的看著李淵。

你是魔鬼嗎?!

讓李建成去對付曾經支持他的鄭氏,讓李建成去對付他的老丈人?

你這是嫌李建成活的太滋潤,還是覺得鄭觀音不會給李建成下砒霜?!

鄭觀音真要是端起了藥碗,那就是真的大郎喝藥了!

那就不再是故事,而是一個會流傳上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典故!

“咳咳……我也就隨口一說,你就當沒聽見。”

李淵在說完話以後,也意識到了自己似乎有些過分了,趕忙幹咳著改口。

李元吉幽幽的道:“父親真要是覺得我大哥合適的話,也可以試試。”

這話有些紮心,甚至有點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意思,引來了李淵的白眼。

“那就讓李高遷去吧。他在陵州待了也有些日子了,也該出來為我做一些事了。”

李淵在自己的夾帶裏扒拉扒拉了,最終選定了李高遷。

李高遷可以說是混的最慘的太原元謀功臣,卻也是活的最久的太原元謀功臣。

李高遷當年在太原遊玩,在李氏做客,剛好碰上了李淵在太原起兵,然後稀裏糊塗的就跟著一起造反了。

初戰擒獲了高君雅、王威兩大敵將,官拜右三統軍。

而當時的張平高還只是個軍頭。

後來又跟著李淵從平霍邑、圍困京城,力戰不休,戰功是當時所有武臣中最高的。

在大唐立國以後,就開始拉跨了,在武德初,突厥入侵馬邑的時候,朔州總管高滿政求救,李淵讓李高遷率軍去救援,結果看到突厥兵強馬壯,數量眾多,有點打不過,就畏戰了,跑了。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守關大將阻止他,他不聽也就算了,還把人家守關大將給砍了。

這下徹底激怒李淵了,你畏戰也就算了,臨陣脫逃也可以不計較,可你把一個敢戰,還準備跟突厥人血拼到底的忠良給砍了,那就容不下你。

然後就將李高遷罷官去職,一路從左武衛大將軍、江夏郡公,貶為了邊陲的一個戍卒。

後來在劉文靜被弄死了以後,李淵怕人說他說的什麽贖一死不作數,怕人非議他,又把李高遷給撈了上來,讓他出任了陵州刺史。

他在陵州刺史的位置上一直坐到現在,在此期間,他無論是牧民有功,還是牧民有過,都沒有升遷調度。

如今需要用人,還需要這個人藏起來,李淵這才想起了他。

李淵要用他,明顯不是念及什麽舊情。

而是代替張亮去跟鄭氏鬥法這種事情,需要一個不怎麽引人注目的人去做,那樣的話才能做到不引起別人的懷疑。

而他,李高遷,在陵州坐了多年冷板凳,大唐許多人恐怕都已經不記得他了。

由他去代替張亮,一定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和懷疑。

就是他的過往,讓人有種違和感。

一個建國之前,敢打敢拼,並且功勞位列所有武臣之首的人,在建國之後,突然不敢打也不敢拼了,還臨陣逃脫,還斬殺守關大將,怎麽看都不像是一個人。

說他功成名就了,開始棲身了,也不可能轉變的這麽快吧?!

細數歷史上那些有所轉變的名人,絕大多數都是在遭遇了一場打擊,或者多場打擊以後,才慢慢開始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