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假慈悲的李元吉(第2/2頁)

李孝恭此話一出,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

一眾跟鄭氏交好,想著幫鄭氏說話的世家豪門的代言人,瞬間閉上了嘴。

李孝恭等於是明著告訴他們所有人,我跟鄭氏已經結下死梁子了,我必須讓鄭氏付出代價不可,誰敢幫鄭氏跟我為敵,那就別怪我斷誰財路。

在蘇定方去了代州以後,漕運和海運的掌控權就由李孝恭代為掌管了,李孝恭還掌管著朝廷已經開設好的六處邊市。

如今許多世家豪門都在借著邊市和漕運、海運撈錢。

為了鄭氏,放棄在邊市和漕運、海運上撈錢,他們可不願意。

所以在盟友和利益之間做選擇的時候,他們果斷的選擇了利益。

盟友一直都有,利益可不是一直都有。

況且,鄭氏在面對同樣的選擇的時候,也不會放棄利益,選擇他們,所以他們放棄鄭氏,不會有任何負罪感。

怪只怪鄭氏運氣不好,派人去張氏的莊子上殺人,還留下了證據,還被人抓到了。

如今引起了公憤,連大唐的掌權者都被逼到墻上了,他們縱然跟鄭氏有些關系,也幫不上鄭氏。

至於真相……

在絕對的利益面前,真相還重要嗎?

真相能讓他們每一年分得幾十萬貫嗎?!

“殿下,人證物證俱在的事情,您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僅私藏甲胄一條就足以將鄭氏盡數誅滅,難道您要因為您心裏的一點疑惑,罔顧這一條禁令嗎?”

李孝恭在鎮住了世家豪門的代言人以後,大聲的質問。

私藏甲胄,是一道紅線,是一道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的紅線,越過這條紅線的,都必須死。

李元吉縱然有所疑慮,為了大唐的穩固,為了大唐的安定,依然得不遺余力的維護這條紅線,所以在李孝恭的質問聲中,‘為難’的嘆了一口氣,皺著眉頭道:“既然你們都認定了這是鄭氏做的,那你們就去鄭氏搜查,如果搜到了其他甲胄,或者其他確鑿的證據,證明鄭氏確實私藏了甲胄,並且派人屠戮了張氏的莊子,那麽就以謀反罪論處。

若是什麽也沒有查到,那我就得好好的問問你們,是誰給你們的底氣讓你們沖我大呼小叫的,又是誰給你們的底氣,讓你們逼我做決斷的。”

李神通、李孝恭、屈突通、秦瓊等一眾武勛,齊齊大聲應允。

“喏!”

至於最後一句話,他們都當沒聽見。

文臣們也是這般。

因為話都這麽說了,那李神通等人即便是在鄭氏什麽也沒查到,也會想方設法的在鄭氏查到點什麽,所以鄭氏的結局已經注定了,不會有其他的結果。

“都散了吧!”

李元吉氣哼哼的甩起了衣袖,宣告了一聲,離開了太極殿。

李神通在殿中侍禦史宣布了散朝以後,立馬著急起了受害者,匆匆往宮外趕去。

文臣們在簡單的交流了一會兒以後,也快速的往宮外趕去。

只不過,文臣們可不是急著去給鄭氏報信,而是急著回去跟族裏的人商量,如何趁機吞並鄭氏的一切。

反正鄭氏馬上要被打上謀反的標簽了,根本沒辦法救,那還不如趁著鄭氏倒台之際,侵吞一些鄭氏的產業,以此來壯大自己。

畢竟,你不吞的話,別人可就吞了。

與其便宜了別人,不如自己趁早下手。

就這樣,以李神通為首的軍方‘狩獵團’,以及以蕭氏為首的世家豪門‘狩獵團’一起湧向了滎陽。

鄭氏得到消息的時候,李神通已經帶著人出了潼關。

鄭氏沒有天真的選擇為自己自辯,也沒有天真的以為李神通在滎陽搜不出什麽,他們果斷分離出了一支族人,逃亡了突厥,又分派出了數支族人,分別往不同的地方逃亡。

鄭氏之主花費了巨大的代價,買通了李神通的狩獵團,以及世家豪門的狩獵團,讓他們開了一道口子,然後派人星夜兼程的趕到長安城向鄭觀音求助。

鄭觀音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再一次的派人約見李元吉。

地方還是宮內的南海湖上,地點還是那一艘龍船。

只不過這一次鄭觀音沒有選擇以色娛人,而是選擇了正正經經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