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走一步,看三步

李元吉提筆在李孝恭的密信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可字。

李孝恭覺得博陵崔氏可以作為下一個鏟除的對象,李元吉也這麽覺得。

相比起李孝恭在信中給出的解釋,他想到的更多。

得益於鄭氏豐厚的家資,李元吉也惦記上了博陵崔氏的家資。

博陵崔氏比鄭氏足足大了一倍有余,那麽他們的家資恐怕也要比鄭氏多一倍多。

只要抄了博陵崔氏,洛陽的糧倉有很大的幾率會被填滿,國庫也有很大的幾率被塞滿。

有了這麽多錢糧可以用,在不計較丁口的問題的情況下,大唐可以提早的對突厥發起進攻,在征討完了突厥以後,接著征討吐谷渾、西突厥、高句麗、百濟、新羅、林邑等諸國也不是問題。

畢竟,大唐在有數十萬錢糧的時候,就可以悍然的行兵數十萬跟突厥對壘,在擁有了數百萬錢糧以後,大唐能發動的戰爭規模將會更大,能持續的時間也將會更長。

以突厥如今分裂的趨勢,根本不可能擋得住大唐的攻伐。

吐谷渾、高句麗、百濟、新羅、林邑等一眾實力遠遠不如突厥的,也經不起大唐的摧殘。

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西突厥。

“唐儉回來了沒有?”

李元吉將李孝恭的密信重新裝好放進信筒裏,遞給劉俊以後,隨口問道。

劉俊躬著身將信筒捧了過去,點頭哈腰的道:“唐尚書已經回來了,近幾日都在府上待著。”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吩咐道:“召唐儉到太極殿見駕。”

這裏所說的見駕,指的是王駕,而不是聖駕。

李元吉還沒想過篡位自立呢。

不過李淵最近似乎有些不安分,正跟傅奕、裴寂,以及他那兩個已經不受重用的元謀功臣謀劃著什麽。

這還是劉俊探聽到的消息,不過李元吉並沒有在意。

李淵總不可能造自己的反,又或者再將兩個兒子放出來,看著三個兒子自相殘殺吧?

李元吉猜測,李淵有很大的可能正在謀劃著將族長之位名正言順的傳給他。

等到那天上蒼降下了什麽奇奇怪怪的語言的時候,估計就是李淵謀劃發動的時候。

到時候再阻止也來得及。

反正牛不喝水,你還能強按牛頭不成?

劉俊在這裏之所以稱呼唐儉為唐尚書,是因為唐儉在數次出使、遊說有功以後,已經升官了,如今官拜禮部尚書。

雖然比陳叔達遜了一等,但地位快要跟王圭持平了,已經成了朝堂上的一位大佬。

似劉俊這種宦官,自然得對人家恭敬一些,不然失了禮數,人家計較起來,李元吉也不好幫他說清。

在大唐,掌權者和重臣們的關系,其實更像是合作關系。

雖然掌權者擁有著絕對的生殺大權,但在沒有將重臣削成下臣的時候,還是要給重臣一些臉面。

什麽當庭辱罵,當庭仗責,甚至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事情,根本落不到重臣頭上。

相反,重臣有個頭疼腦熱的,掌權者都得第一時間派人去慰問,並且派禦醫過去診治。

逢年過節的時候,還得給予一批豐厚的賞賜。

重臣要是鬧脾氣了,耍性子了,如果不是生死攸關,影響朝局的大事,還得給三分薄面,讓著點。

所以在大唐,重臣們更像是掌權者的合夥人、股東,而非下屬、奴仆。

當然了,這僅限於武德朝。

歷史上到了貞觀朝、永徽朝,李氏徹底坐穩了江山,李氏的皇帝徹底的握緊了天下的權柄以後,李氏的掌權者跟重臣的關系立馬出現了變化。

重臣們紛紛從合夥人、股東,變成了下屬,更有甚者直接淪為了奴仆。

所以掌權者跟重臣們之間的關系,完全取決於掌權者所掌握的國家是否穩固,手裏的權柄是否集中。

當國家不夠穩固,權柄不夠集中的時候,掌權者就不得不放低姿態跟重臣們相處,當國家變得穩固,權柄變得集中了以後,掌權者才能淩駕於重臣們之上。

這在歷朝歷代都是一樣的。

除了嬴政那種靠著祖輩的福蔭打江山的外,剩下的開國皇帝,在建國初期,跟重臣們初的都跟兄弟一樣,即便是有上下級的關系,也會以兄弟相稱,亦或者以兄弟的模式相處。

平日裏要做事,也是跟重臣們商量著來。

一直到屁股下的江山穩固了,手裏的權柄集中了,才會慢慢的跟重臣們區分開來,淩駕於重臣們之上。

像是劉邦、朱元璋,都是這麽過來的。

劉邦在建國初期,就沒什麽架子的跟一眾重臣們相處,一起喝酒,一起睡美人,一起吹牛,一起打群架。

朱元璋在建國初期,對徐達等一眾重臣也是客客氣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