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李孝恭的辦事方法(第2/2頁)

更重要的是,李元吉如今身為大唐的執掌者,身負著大義,李元吉拿大義去壓謝叔方的話,即便是謝叔方不想答應,也不得不答應。

這樣一來,成事的幾率也就高了。

李元吉不知道李孝恭心中的彎彎繞,在跟李孝恭商量完此事以後,就將李孝恭打發走了。

然後讓趙成雍派人盯著李孝恭出宮以後的一舉一動。

倒不是說他信不過李孝恭,而是他覺得,李神通和李孝恭此次在滎陽所作的事情有些過分,將屈突通、秦瓊等人傷的不輕。

經過了他的提點,李孝恭肯定會對屈突通等人做出一些補償。

他想看看屈突通等人拿到補償以後的反應,以此來推斷李神通和李孝恭將屈突通等人傷到了什麽地步,需不需要進一步的補償。

在趙成雍派出去的人監視下,李孝恭出宮以後立馬籌備起了對屈突通等人的補償事宜。

不過,李孝恭謹記著他的叮囑,在做好了準備以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跟屈突通等人接觸,而是等到入冬時候第一場大雪降下來以後,才開始跟屈突通等人接觸。

李孝恭借著給自己辦壽辰的借口,將屈突通等人一起召到了府上,一口氣辦了三天的流水席。

在席間,李孝恭提出了賭錢,一口氣贏了屈突通和秦瓊等人近萬貫。

把屈突通和秦瓊等人都贏哭了,最後在酒宴散場的時候,李孝恭醉醺醺的跟屈突通和秦瓊等人說,他們輸的就當是他們投入到海運中的份子了。

強制性入股,不允許拒絕。

屈突通和秦瓊等人這才明白了李孝恭是在借機補償他們。

他們空有拒絕之志,但家裏的情況都一般般,又不懂得做什麽買賣,李世民倒台以後,他們過的也不盡如人意,實在是舍不得海運上的紅利。

所以在半推半就中就答應了。

隔天,李孝恭就‘打’上門去索要他們入股的錢。

明明是拉他們一起發財,卻被李孝恭辦出了一種敲詐勒索的味道。

屈突通和秦瓊等人都知道這是李孝恭在照顧他們面子,所以很感激。

不僅如數付了李孝恭的賭資,還重新拿出了近萬貫當作入股的錢。

李孝恭不想拿兩分錢,但屈突通和秦瓊非要給。

李孝恭一怒之下就將屈突通的次孫屈突仲祥和秦瓊的兒子秦懷道給綁走了。

沒過兩天,兩個小家夥就成了十二衛中的校尉。

李元吉通過趙成雍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以後,哭笑不得。

李孝恭辦事還真是別具一格。

不過最後的結果勉強附合他的心意。

歷史上,由於屈突通年齡太大,一直鎮守洛陽,沒有趕上玄武門之變,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以後,並沒有獲得什麽封賞,他的兩個兒子失去了他的庇佑,混的也不如意,他的孫子就更別提了。

要不是李世民某一次出遊,碰見了他的兒子屈突壽,想起了跟他一起的崢嶸歲月,說不定屈突氏到他孫子手裏就名存實亡了。

但即便是李世民記起了他這位昔日的左膀右臂,想起了跟他在一起時候的崢嶸歲月,對他兒孫的封賞也差強人意。

使得他屈突氏自他孫子以後,就沒落了。

如今李孝恭將他的孫子提溜了出來,一下子給了一個校尉的職位,還是十二衛中的校尉,往後即便是經歷戰事,光是憑著混資歷,也能在十二衛中混一個排得上號的將軍。

屈突氏以後也不用再步歷史上的後塵了。

歷史上,秦瓊的子孫混的也不如意,雖說秦瓊趕上了玄武門,獲得了極厚的封賞,但秦瓊在早年間受的傷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在貞觀朝就沒發揮過什麽作用,給不了兒孫太多的扶持,以至於他死後,他的兒孫們混的都不如意。

他的兒子秦懷道,雖然繼承了他的爵位,爵封歷城縣公,但官職上最高也就是個縣令而已。

可以說在仕途上全無建樹,純粹是躺在他的功勞簿上一直混到死。

他的孫子也差不多。

到永徽朝的時候,他秦氏已經掉落出了勛貴門庭。

跟尉遲恭所在的尉遲氏、程咬金所在的程氏,形成了天壤之別。

如今李孝恭將他兒子提溜出來,一樣給了一個十二衛中的校尉,等他死後,他們秦氏也不至於那麽快沒落了。

如果他的子孫夠爭氣,秦氏說不定還能更上一次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