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只手也數不過來的宰相們(第2/2頁)

所以裴公的意思是,讓殿下另一人先接替他的位置,在他的位置上坐幾年,等到馬周資歷夠了,再讓馬周上位。”

陳叔達大大方方的說著。

可以看得出來,李綱也好,裴矩也好,在培養繼承人,挑選繼承人這方面,都沒有藏私,也沒有搞什麽陰謀詭計,反倒都大大方方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供所有人參詳,供所有人議論。

如此大公無私的做法,著實讓人感慨。

如果大唐以後的宰相都是這樣的,那大唐自此無憂矣。

不過,李元吉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似李綱這種坐上了高位以後,依然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的人,世間本來就不多。

能混到中樞,混到宰輔位置上的,就更少了。

縱觀史書,這樣的宰輔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而這樣的宰輔,幾乎都是從亂世中走出來的。

如今亂世已經結束了,即便是有人心懷剛正,大公無私,也很難再混到宰輔的位置上。

畢竟,沒有了亂世的加持,一個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的人,想從一介小官混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都難如登天,更別提混到宰相的位置上了。

亂世結束以後,沒有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加持,也沒有了破格錄用,破格提升的加持。

一個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的人,在放眼望去,有一大半都是灰色的官場上,很難順風順水的混下去。

有上官要提攜,或者有大佬要賞識,也不可能賞識你。

畢竟,上官也好,大佬也好,提攜你都是為了讓你幫他。

你剛正不阿,大公無私,不會幫人家,人家提攜你幹嘛。

有升遷調度,或者立功的名額,人家肯定先給那些願意幫他們的官員用。

此外,還有一大堆有背景的二代們、三代們在你身邊鍍金,有好事越輪不到你。

所以一個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的人,在亂世結束以後,想混到宰輔的位置上,幾乎沒有可能。

所以李綱這種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的宰相,大唐恐怕也就只有這麽一位了。

如今要乞骸骨,三請三辭說什麽也得給安排上。

完事了還得給加個三公,讓朝野上下所有官員,天下所有百姓都敬著。

他有什麽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都能答應。

至於裴矩嘛。

他想著給繼任者們讓路,跟李綱的想法可就不同了。

他不是剛正不阿的人,也沒有大公無私的信念。

他有極大的可能是想借著李綱的這股東風,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好處。

他很清楚以他的年齡,已經沒辦法繼續再在三省裏待下去了,他想要在離開三省以後,獲得最大的殊榮,為子孫謀取更大的福蔭,就必須借著李綱這股東風,來個功成身退。

李綱如果被加三公了,被蔭補子孫了,那麽跟著李綱一起功成身退的他,也少不了被加為三公,並且被蔭補子孫。

想法雖說功利了一些,但對大唐是無害的。

而且從明面上看,人家的所作所為跟李綱一樣,你沒理由只給李綱賞賜,不給人家賞賜。

你不能認為人家沒有李綱那麽純粹,就什麽也不給人家。

那樣的話,朝野上下,乃至民間的百姓都會幫人家叫屈的。

人家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你能做的就是論跡不論心。

事實上,在很多時候,陽謀都比陰謀要好,相比起藏頭露尾,一經發現就有可能會分崩離析的陰謀,陽謀不需要躲躲藏藏,也更難解,有時候甚至無解。

裴矩的這個陽謀,雖然談不上無解,但也沒必要解。

給裴矩和李綱同樣的待遇,對大唐並沒有壞處,反而有一定的好處。

什麽秋後算賬,晚年淒涼,人走茶涼之類的事情,是重臣們最擔心的,也是重臣們霸著權柄不願意放開的原因所在。

如果大唐能厚待已經辭仕的重臣們,重臣們也不用再擔心人走茶涼、秋後算賬、晚年淒涼什麽的。

到時候對權柄的貪欲也就沒有那麽強了。

當然了,比起人心的貪欲,這種做法雖然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但有緩解的辦法,總比沒有緩解的辦法好。

“李公和裴公還真是……大唐的肱骨啊。”

李元吉苦笑著,由衷的感慨。

陳叔達樂呵呵的笑道:“看來殿下是準備答應李公和裴公的所請了?”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點頭。

人家乞骸骨乞的堂堂正正。

他答應也可以答應的堂堂正正,沒必要藏著掖著。

藏著掖著反而落入了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