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老賊(第2/2頁)

而這個摸索必須得有一塊試驗台,突厥就是李元吉選中的試驗田。

為了避免李世勣去了突厥以後亂來,李元吉不得不提醒道:“李愛卿,你去了突厥以後,切記,幫蘇尼失穩住現在的敗局即可,千萬別做其他的。”

李世勣多聰明的一個人啊,一下子就聽出了這話裏的深意,當即試探的問道:“殿下還要借助突厥做其他的事情?”

李元吉也沒有全部藏著掖著,給李世勣透漏了一點消息,“想必你也能看得出來,自從蘇尼失和頡利分家以後,突厥就已經失去了跟我大唐為敵的資格。

如今突厥內亂,勢力持續消耗,等到蘇尼失和頡利分出勝負以後,突厥別說跟我們為敵了,想向我們呲牙都困難。

所以突厥已經不是我大唐該擔心的地方了。

我大唐的目光應該放的更長遠。”

李世勣目光閃爍著道:“殿下的意思是……我大唐還要征討其他地方?”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點著頭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能只是隨便說說。目光所及之處,但凡是不肯臣服於我大唐的,都在我大唐征討之列。

而這中間勢力最強大的無外乎西突厥、吐谷渾、以及正在崛起中的吐蕃。

這些地方的人都是以牧馬放羊為主,以部族為中心,以騎兵極掠為戰。

我大唐要讓他們俯首稱臣,必須得跟他們一戰。

而我大唐的將士此前一直在我大唐內部作戰,並不熟悉跟他們的作戰方式。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練兵場,一個讓我大唐將士熟悉草原人作戰方式的練兵場。”

李世勣聞言,目光閃爍的更急了,語速也急切了不少,“等我大唐的將士們練出來了,就是我們征討這些地方的時候?”

李元吉緩緩的點頭。

李世勣的反應之所以會如此激動,是因為他通過這些話聽出了許多言外之意。

比如,征討突厥不是大唐征討四方的終點,反而只是個開始。

這說明了大唐在隨後的十數年,甚至數十年裏,都有戰事會發生。

這也說明了大唐在隨後的十數年,甚至數十年裏,都不會幹鳥盡弓藏的事情。

這對他一個武臣,尤其是能力出眾的武臣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這代表著他不用擔心被鳥盡弓藏、卸磨殺驢。

他可以舒舒服服的過十數年、甚至數十年。

官爵到了他現在這種地步,再追求功勞其實已經沒什麽意義了,政權的安穩、穩定,才是他想要的。

而政權上的安穩、穩定,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這對他一個武臣而言,又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如今在得知了大唐內部在穩定以後,會將戰事蔓延於外,施行內聖外王,他這種武臣不僅能享受到內部的安穩、穩定帶來的幸福生活,還不會被鳥盡弓藏,還會有用武之地,並且有大用,他怎麽可能不開心?

至於說外部因為大唐施行王道變得紛亂,變得不穩定,變得滿目瘡痍,那跟他有什麽關系?

他一個唐臣,只需要在意大唐穩不穩定,自己幸不幸福就行了。

大唐以外的地方穩不穩定,大唐以外的人幸不幸福,跟他有什麽關系?

李元吉就是為了避免李世勣去了突厥以後亂來,為了避免李世勣擔心鳥盡弓藏之類的事情鬧出什麽幺蛾子,才給李世勣透露了一點他的謀劃。

如今看李世勣的反應,效果還不賴,那他就能稍稍放下心了。

至於說完全放下心,那不可能。

面對李世勣這種人,你敢完全放下心,他就敢鉆你的空子,試都不用試,他絕對敢。

你不能指望一個在你起家之前,就已經有自己勢力的人,在投靠了你,陪著你一起起家,經歷了你所有起家過程的人,會對你有什麽敬畏心。

“突厥就是殿下所選的練兵場?”

李世勣目光灼灼的問。

李元吉點著頭道:“不錯……”

李世勣興致更高了,笑著道:“這確實是一處絕佳的練兵場,如果操作得當,一定會磨礪出一支對付草原人的精兵來。”

說著,李世勣仰起頭,笑容燦爛的道:“殿下需要臣做到什麽地步?”

李元吉不著痕跡的翻了個白眼。

剛才還說他強人所難呢,還一副怕教會了徒弟,打死師傅的樣子。

現在就完全是一副智珠在握,仿佛突厥盡在股掌之間的樣子?!

這些個名留青史的老賊,果然沒一個是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