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醫療體系的建立,蕭瑀三人的想法(第2/2頁)

此前,裴矩、馬周上了一道奏疏,要一百萬貫錢作為在荊州疏通水道、興修水利、圍湖造田的專款,三個人是想都沒想就批了,並且還十分貼心的將一部分換成了物資,交給了漕運衙門給裴矩送去。

到了李道立上述申請在新羅開辟第二碼頭的事情上以後,三個人就開始裝聾作啞了,那是一文錢也不願意出。

李道立要的也不多,僅要二十萬貫而已,才剛剛達到裴矩和馬周所要的五分之一。

可即便如此,蕭瑀、陳叔達、任瑰還是一口給回絕了,聲稱國庫裏一文錢也沒有了,根本支應不起李道立在新羅營造第二座碼頭。

國庫裏有沒有錢,李元吉能不知道?!

漕運、海運、邊市上每一季度算總賬,往國庫裏送錢的時候,他可是親眼盯著的。

如今到了在突厥築城這種事情上,蕭瑀、陳叔達、任瑰明顯又開始裝聾作啞了。

任瑰仗著年齡高,已經可以無視很多規矩,也不用在乎太多面皮,甚至開始賣慘了,“殿下啊,不是臣等不肯出這個錢,實在是國庫裏的錢看似還有所盈余,實際上早就許出去了,實在出不起這個錢啊。”

陳叔達跟著點頭道:“對啊,殿下,臣等也知道您要在突厥築城,在突厥駐軍的目的,臣等也想幫殿下分憂,可臣等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蕭瑀也跟著賣起了慘,“殿下,修築官道需要錢,招撫山裏的隱戶也需要錢,在江水以南推廣水稻更需要錢。

如今修築官道的事情也只是進行了一半,推廣水稻的事情才剛剛開始,往後要花的錢數以萬計,國庫裏的那些盈余都不夠支應,就更別提做其他的事了。”

李元吉嘴角抽搐了一下。

合著我沒爭這些錢之前,大唐都過不下去了?!

歷史上李世民給頡利賠了上千萬貫的款,也沒見大唐就因此一蹶不振了。

“行了,別跟我在這裏打馬虎眼了,你們就直說吧,為什麽在對內的事情上你們慷慨解囊,在對外的事情上摳摳搜搜的。

有什麽想法、有什麽擔憂、有什麽顧慮,只管說出來。”

“這……”

蕭瑀、陳叔達、任瑰三人一臉的遲疑。

有點不知道如何開口,也有點不想開口的意思。

李元吉也懶得再跟他們虛與委蛇,直接威脅道:“我給你們機會,你們最好有什麽說什麽,如果再藏著掖著,那我可就不管你們了。

我會直接給李孝恭和武士逸下令,從漕運和邊市上劫走所有的錢糧。”

蕭瑀、陳叔達、任瑰三人聽到這話,臉色皆是一變。

國庫裏如今雖說很充盈,但卻不是收稅收來的,也不是通過戰爭繳獲回來的紅利,而是通過邊市、漕運、海運賺回來的。

而這三項開源的買賣,都是由李元吉提出來,並且開發出來的,目前也是由李元吉的心腹在掌控。

蕭瑀和陳叔達根本說不上話,任瑰倒是能說上話,但他很清楚,他的話在李孝恭和武士逸那裏,分量比李元吉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李元吉要是開口了,那李孝恭和武士逸會毫不猶豫的將邊市、漕運、海運上所獲的所有錢糧全部交給李元吉。

那樣的話,他們,以及朝廷各部,都又要過回苦日子了。

他們甚至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的道理。

如果是因為他們的一點小心思,害的大家都過回苦日子的話,那大家都會對他們有意見的。

雖說他們是大唐的三宰,掌握著大唐帝王之下、軍方一把手之下最大的權柄。

但對上了背景們都很深厚的滿朝文武們,一樣會輸的很慘。

所以在權衡了一番其中的利弊以後,陳叔達作為代表開口了,“殿下,不是臣等吝嗇,也不是臣等不願意看到殿下經略域外,看到大唐揚威域外。

而是我大唐如今尚在開發內部各地的階段,如今內部各地都尚未開發完成,草草的去經略域外,縱然是能得到一些成果,也難盡全功。

所以臣等三人的意思是,趁著頡利和蘇尼失還在交手之際,盡可能的開發我大唐內部所有能開發的地方,增強我大唐的國力。

這樣一來,等我大唐目光看向域外的時候,就有充足的力量、充足的底氣去謀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