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在教育這件事上梨花壓不過海棠(第2/3頁)

畢竟,江山更替的過程中,還沒有哪個開國皇帝說把前朝的皇帝留著。

所以目前大唐的男性滿級大佬,只有一位,那就是李淵。

大唐以外倒是還有其他大佬。

問題是,他們在各個方面都不如李淵,在學識上,即便是加在一起,估計也會被李淵吊打。

把他們全‘請’過來教導李氏的皇子,還不如請李氏的臣子教呢。

別看李淵現在是個無所事事的色胚,就真以為李淵的能耐不怎麽樣。

李淵如今過的可是退休的生活,沒必要顯露自己的能耐,也沒有閑暇顯露自己的能耐。

昔日北周武帝和竇毅為竇氏選婿的時候,可是召集了當時所有的人傑,李淵憑借著出色的才學、出神入化的箭術,在一眾人傑中殺出重圍,抱得了美人歸。

由此可見,李淵在年輕的時候,在當時一眾同輩中,那是拔尖的存在。

如今一身所學只會凝練的更強,不會比以前弱。

所以想在這個時代的各勢力頭領中找一個比李淵出色的,恐怕很難。

而以李淵的身份和秉性,美嬌娘都玩不過來,哪會安下心來教導兒孫?

就算好說歹說的把李淵給說服了,李元吉也不想把兒子交給李淵,讓李淵去教。

李淵親自參與教導過的兒女們有五個,其中一個早夭,三個想弄死其他兄弟,兩個想請他做太上皇,還有一個估摸著有弄死他的心思。

誰敢把兒子給他教?

不怕被他教著教著腦袋沒了嗎?!

“男舍的事再等等吧。”

比起李淵,李元吉有更合適的人選,那就是武德諸傑。

這些人在成就上肯定是不如李淵,但是在能力上比李淵厲害的多的是,比李淵會教孩子的也多的是。

而且他們中間也有人出身於皇族,還是那種傳了幾代的皇族,論對皇族子弟的教導,人家的底蘊比現在的李氏要豐富多了。

所以讓他們來教導孩子最合適。

只不過,比較出類拔萃的人當中,裴寂已經廢了,李元吉也不打算起用,李綱被請去潭山文館了,裴矩有自己家的子弟要教導,剩下的就只有蕭瑀和陳叔達了。

但蕭瑀和陳叔達如今充任著大唐的宰相,不可能為了教授皇子龍孫就卸下相位。

所以等馬周、淩敬等人露頭的時候,再讓他們卸下相位到宮裏當先生,剛剛好。

楊妙言聽到這話,點了一下頭,沒有再提這個茬。

反正,目前李氏嫡系血脈中,只有李承乾一個到了適學的年齡了,李承乾又有李世民和長孫親自教導,上不上蒙學也就那樣。

庶出中李承業最年長,處在上不上蒙學都行的年齡,也不用急於一時。

“忙活了一天,想必你們也都累了,招呼尚膳的傳膳吧。”

李元吉淡然的擺了擺手,吩咐人去傳膳。

然後陪著家裏的所有人一起‘其樂融融’的吃了一頓便飯。

次日,一大早。

楊妙言就著急忙慌的招呼著李承業的親生母親跟她一起去接收李智雲和李寬的遺產了。

這些遺產既然已經封給了李承業,那李承業就得趕緊去接收,不然有所產出有所收益的話,都會被竇誕給充入內庫。

雖說雍王府不差那幾個錢,但雍王府是雍王府,姑臧郡王府是姑臧郡王府,雍王府的錢財可以賜給姑臧郡王府,但不是姑臧郡王府的。

作為李承業的大母,以及李承業的親生母親,在李承業尚未成年之前,有責任幫李承業守好李承業的資產。

等到李承業長大了,全部交到李承業手裏了,這件事才算圓滿。

這件事楊妙言出馬足以,李元吉就不用操心了。

在陪著兒女們玩耍了一會兒後,李元吉趕到太極殿內處理起了政務。

有了此前的談話,加上最近蕭瑀、陳叔達、任瑰三人惡補了一番經濟方面的知識,三個人都變得佛系多了,沒有再像是以前一樣,遇到個要錢的事就咋咋呼呼了。

唯有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或者他們無權處置的問題的時候,他們才會咋呼起來。

“殿下,河間郡王殿下上奏,說博陵崔氏負責押送的軍糧,並沒有如期送達,請求聖斷……”

“都畿道大都督府上奏,說是近些日子以來,都畿道通往河北道的官道上、水道上,皆有不同規模的騷亂,疑似有人交鋒,奏問是否要派兵鎮壓……”

“……”

在不怎麽棘手的政務處理的差不多的時候,陳叔達作為代表,將比較棘手的幾個問題挑了出來,奏了上來。

李孝恭給博陵崔氏挖的坑終於將博陵崔氏給陷進去了,縱然博陵崔氏請了清河崔氏幫忙,也沒有逃過去。

河東柳氏、洛陽王氏跟博陵崔氏的爭鬥明顯更激烈了,已經明火執仗的開始互相針對了,以河東柳氏和洛陽王氏的體量,對上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根本站不住腳,一直在暗中默默的給河東柳氏和洛陽王氏鼓勁的陳郡謝氏和弘農楊氏明顯也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