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分清主次(第2/2頁)

反正只要不傷人、不致殘,那就都有商量的余地。

“來!諸卿盛飲!”

在馮盎和兒子馮智戴情緒滿滿的敘完了舊以後,李元吉說了幾句場面話,邀請殿內的一眾臣工盛飲。

酒過三巡,在大家都喝的差不多的時候,李元吉拽著馮盎聊起了交州的一切。

先是問了一番交州的風土人情,以及交州的各個總管、刺史在位期間的得失,然後又問了一大堆有關百蠻的問題。

最後又問了一番馮盎有沒有什麽困難需要朝廷解決,勉勵了馮盎幾句,讓馮盎再接再厲,幫大唐牧守好交州。

這些話雖然還是些場面話,可必須得說,而且還得推心置腹的說。

不然上位者跟下屬談心的時候說什麽,聊女人嗎?

那是李淵!

雖說俗的下屬會更喜歡,可這是正式場合。

此外,在下屬面前展露自己不堪的一面的話,也容易在下屬面前失去威嚴。

尤其是像是馮盎這種天高皇帝遠的外藩,在他面前沒有了威嚴,那他就敢反。

所以在馮盎這種下屬面前,不僅得正正經經的說場面話,還得時刻保持著自己的威嚴。

在約莫聊了一個時辰以後,李元吉才止住了談興,讓馮盎先下去休息,好好的養精蓄銳,回頭再促膝長談。

馮盎自然是滿口答應了,不過在答應以後,提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準確的說,是讓李元吉意想不到的。

“你要去拜會李靖?”

李元吉有些意外的盯著馮盎問。

馮盎遲疑著道:“殿下若是覺得不妥,那就算了……”

馮盎之所以把這件事說出來,是因為他一個外藩入京,私底下去跟一個朝中能領兵,而且能打勝仗的將帥之才會面的話,容易引起誤會。

所以他幹脆光明正大的把這件事說出來,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也不用擔心被人猜忌。

李元吉搖著頭道:“我倒是沒有覺得什麽不妥,只是不明白你為何要去拜會李靖?”

李靖這輩子估計是沒機會去交州了,所以馮盎要去拜見李靖,也沒什麽好在意的。

馮盎又把這件事大大方方的說了出來,可見馮盎也沒存什麽壞心思,不怕被人知道,所以也沒理由阻止。

李元吉唯一想知道的就是,馮盎為什麽要去見李靖。

如果說是因為李靖去過交州,跟馮盎有那麽一點交情的話,那馮盎入京的時候,李靖為什麽不站出來說要去迎?

如果兩個人沒交情的話,那馮盎誰也不找,偏偏提出要去見李靖,又是為了什麽?

馮盎遲疑了一下,苦笑著把李靖在交州的所作所為講了一遍。

聽得殿內絕大多數人是目瞪口呆。

畢竟,李靖當時在交州所作的一切,在上奏給朝廷的文書中就那麽幾句話,所以朝堂上的人知道的僅限於文書,並不知道太多的詳情。

倒不是說朝堂上的人屍位素餐,連這種事情都不關注,而是李靖和李孝恭征討南梁的時候,恰好是朝廷和王世充、竇建德三方大戰的時候。

當時朝廷所有的目光都在北方,都在王世充和竇建德身上,根本沒有閑心去關注交州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所發生的一切,也沒有閑心去計較李靖和李孝恭遞上來的文書中有多少水分。

反正,對朝廷來說,交州上下都降了就夠了,至於怎麽降的,殺了多少人,根本不重要。

只要朝廷的兵馬沒有太大的損失,那就不值得關注。

畢竟,竇建德當時都率十萬大軍殺過來了,要在洛陽跟王世充會盟,一起共擊大唐。

有那個閑心,還不如多關注關注竇建德呢。

興許還能想出那麽一兩個小妙招,減少大唐的損失,增大大唐取勝的把握。

所以朝野上下對李靖在交州做過的事情真的不怎麽了解。

李靖在交州殺人都快殺成人屠了,也不好過分的宣揚自己的殘忍。

再加上他當時只是李孝恭的副手,他要是功高蓋主了,那李孝恭的臉往哪放?

所以李靖不提,也沒有人主動去追問,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到了後來,先是劉黑闥反了,然後是突厥人來了,再然後是輔公祐反了,朝廷疲於應對,也沒時間去關注李靖在交州所作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