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那我走?!(第2/2頁)

如果沒有這些錢糧和牛羊的話,蕭瑀三個人別說是盡心盡力了,就算是把命豁出去也不可能讓大唐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將丁口增加一倍。

至於國庫裏屯放的錢,各地糧倉裏屯放的糧食,那不都是從邊市、漕運、海運上賺來的嗎?

跟蕭瑀三人有太大的關系嗎?

沒有!

大唐的丁口雖然暴漲了一倍,可大唐的稅賦並沒有跟著暴漲一倍,如今一歲所收也不過是一百九十多萬貫而已。

勉勉強強才供應上各個王府的開銷,以及百官的一部分俸祿。

還做不到供應一切所需。

而蕭瑀三人近兩年還花出去了一大把從邊市、漕運、海運中賺到的錢糧。

甚至還豪橫的給許多需要恢復生機,以及新征的地方免了三年的稅賦。

所以他們近兩年光花錢了,光用糧了,根本就沒有為大唐賺取什麽錢糧,大唐現有的錢糧根本跟他們沒有太大的關系。

大唐能夠庫滿倉肥也不是他們努力的結果。

當然了,他們是幫忙數過錢,也計算過糧,但這也算不上貢獻啊。

如果這都算貢獻的話,那麽是個人都能為大唐做貢獻。

“殿下,您是不是覺得臣也得去上一上武學?”

李靖幽幽的說著。

言外之意是‘你覺得我是個傻子嗎?’

李元吉幹咳了兩聲,繼續辯解道:“如今我大唐正值關鍵時刻,各處都要用錢,用糧的地方也很多。我們現在要抽調出去一大筆錢糧征討突厥,橫豎也得問問三位宰相的意思嘛。”

李靖遲疑了一下,沒有再反駁。

這話倒是說得過去。

因為大唐現在方方面面都在上升期,都需要用錢糧做支持才能發展。

如果抽出大批錢糧用於征戰的話,那麽很多正在發展的事情恐怕就要放緩速度,又或者停下了。

而很多事情,一旦開了頭就不能停下,一旦停下就會功敗垂成。

所以如果一意孤行的抽調錢糧,攪亂了蕭瑀三人發展大唐的計劃的話,也不是什麽好事。

對大唐會很不利的。

所以因為這個要問問蕭瑀三人的意思,倒是合情合理。

“要不要臣去給蕭公三人說說?”

李靖遲疑了許久以後,突然開口。

他雖然沒遊說過什麽人,但不代表他不會遊說。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長遠的角度去分析大唐的一切,給蕭瑀三人講述大唐征討突厥的好處,以及意義,這是他所擅長的。

再不行,他還可以讓他弟弟出馬,他弟弟是一個相當有耐心的人,縱然在遊說方面不出彩,靠磨也能磨的蕭瑀三人松口。

畢竟,他弟弟能用半年的時間去教一只鳥說話,自然也能用半年的時間去逼蕭瑀三人松口。

論耐心,論毅力,論執著,他還沒見到幾個能比他弟弟強的。

李元吉搖頭道:“不必了,我已經讓河間王去做這件事了。你只管跟李世勣等人去商量對突的策略就是了。”

李靖一愣,錯愕的看著李元吉。

他似乎又被耍了?!

早這麽說的話,他還用說那麽多廢話嗎?!

你既然已經有了主意,並且已經做出安排了,又何必故意將我釣來釣去的?

“殿下……”

“待你們商量好了對突的策略,河間王說服了三位宰相松口,我會在長安城外設壇,拜你為將,由你領兵出征的。”

李元吉緩緩的開口。

這裏所說的將指的是帥。

所謂的登壇拜將拜的其實就是帥。

只不過隋唐以前沒有帥這個說法,拜的都是大將軍,所以在有了帥這個說法以後,沿用的還是登壇拜將的那一套規矩。

李靖聽到這話以後,心裏縱然有千言萬語,有滿腔的怨氣,也說不出口了。

因為李元吉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他有淩雲之志,亦有淩雲之才,所缺的就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所求的也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如今李元吉給他了,給的還很多,他又能說什麽呢?

只能單膝跪倒在地上,滿臉莊重的道:“臣李靖,定不會辜負殿下厚望!”

李元吉滿意的點點頭道:“我拭目以待!”

“殿下!殿下!”

就在李靖表完決心的時候,陳叔達也著急忙慌的闖進了殿內。

一進殿,看到了單膝跪地的李靖以後,臉色一下子就變了,有點激動,又有點難看。

“臣……來的是不是不是時候?”

看這架勢,你們似乎啥都已經說好了,就差登壇拜將,領兵出征了,那我這個宰相跑來詢問長安城內的傳言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有些礙事了,有些不識趣了?

那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