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進擊的陳叔達(第2/3頁)

糧食最少最少得上萬石,草料也得數萬擔。

而數量越龐大的隊伍行軍速度越慢,一千人從長安到突厥可能就是半個月,數萬人可能就得兩個月,數十萬人自然更長,消耗的糧食自然更多。

大唐如今的存糧雖然不少,可也經不起這麽糟蹋。

打一個半殘的突厥而已,李靖和李世勣都出馬了,謝叔方、李君羨、侯君集等人跟隨,薛萬均、薛萬徹、闞棱等人還預備著呢,更別提還有劉弘基、黃君漢、屈突通這些老將們摩拳擦掌的。

哪用的了那麽多兵馬。

李靖說十萬,那麽十萬足以。

“十萬人出征,十數萬民夫相隨,還有數萬騾馬跟著,每天人吃馬嚼得不少糧食和草料,你舍得出?”

李元吉略帶調侃的盯著陳叔達問。

陳叔達覺得李元吉對自己有誤會,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很想來一句‘臣就算是去要飯也會及時供應上大軍所需的糧草’,但是話到了嘴邊了,又不敢說出口,只能郁悶的道:“二三十萬人所需的糧草而已,僅長安一處糧倉就足以。

洛陽、棣州、揚州的糧食都不用動。”

李元吉幽幽的道:“蕭愛卿和任愛卿恐怕就不這麽想了,尤其是任愛卿,他現在盯這些糧食可盯的緊。”

蕭瑀、陳叔達、任瑰三人中,如今最摳的不是蕭瑀和陳叔達,而是任瑰。

蕭瑀和陳叔達是大戶出身,如今眼界又高了,真的不會為了點糧食斤斤計較。

任瑰的出身也高,眼界也高了,但卻變得越摳了。

五千石以上的糧食出入,他都會親自跑到民部去過問,問明緣由。

如果說有人沒給他打招呼,私自批復了五千石以上的糧食給地方上,或者給某個衙門,他能親自追到人家面前去,指著人家鼻子質問。

蕭瑀和陳叔達在文臣當中的威望很高,地位也高,但是在武臣當中就那樣。

任瑰就不一樣,他是真真正正領過兵,打過打勝仗的,還先後參與過大唐多場統一戰爭的戰事,並且被大唐選拔、舉薦了不少文臣猛將,還培育出了四位在歷史上留名的名將。

所以人家是文也敢罵,武也敢罵,還沒幾個人敢招惹人家,或者頂嘴。

畢竟,文人家已經站到了文臣的頂點,朝中的文臣中除了蕭瑀和陳叔達,其他的都不如人家,人家有資格批評所有的文臣。

武人家憑借著軍功奪取了公爵,榮獲的戰功不比很多武臣少,又是掌權者近臣,雍王府心腹。

如今雍王府一脈又正威風。

武臣當中也沒幾個敢觸人家的眉頭。

所以人家兇起來,文武當中都沒幾個敢頂嘴的。

任瑰之所以這麽在意糧食,倒不是說他有什麽私心,或者真摳門,而是他時時刻刻都惦記著推廣水稻的事呢。

雖說水稻在嶽州已經全面鋪開了,也有產出了,可那些產出還不足以支撐朝廷在整個江南推廣水稻。

如今在整個江南推廣水稻的事情又因為裴矩、馬周、王圭等人的原因提上了日程,需要拿出很多糧食去補貼。

所以他才會把朝廷現有的糧食看的那麽緊。

目的就是希望把所有的糧食用在刀刃上,然後把剩余的糧食都用在推廣水稻上。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現在摳一摳、苦一苦不要緊,只要能完成在整個江南推廣水稻的功業,那以後大唐剩下的日子全是甜,甜的能讓人忘記餓肚子是什麽滋味的那種甜。

雖然李元吉很想告訴他,糧食增長的快了,人口也會跟著暴增,糧食是永遠也沒有夠的時候的。

但看他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一副不做成這件事就誓不罷休的樣子,這番話也就沒辦法說出口了。

“任公那邊我去說!”

陳叔達咬著牙接下了去說服任瑰的任務。

李元吉磕絆都沒打,痛快的道:“那就由你去說,如果你能說服蕭愛卿和任愛卿,我就答應李靖出兵的請求。”

陳叔達點了一下頭,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太極殿。

李靖在陳叔達走後,站在原地平復了好一會兒的心情,才無奈的道:“殿下,您……”

您一會兒一個樣,一會兒一個樣,變臉都不帶避諱當事人的,合適嗎?

只不過後面的話李靖還沒說出口,李元吉就果斷搶話道:“我還不都是為了你?要不是為了讓你順順利利的領兵出征,我至於這麽做嗎?”

李靖一下子就被說服了。

說的也是。

不過,轉瞬李靖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陳公是不是說服不了任公?”

李元吉不動聲色的道:“為什麽會這麽認為?”

李靖苦笑道:“您答應陳公答應的實在是太痛快了……”

李元吉眉頭一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