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揮師!(第2/2頁)

“這是真賴上我了,覺得我不會罷了他是吧?”

李元吉在一堆奏疏裏翻翻找找,沒找到任瑰為自己辯解的奏疏以後,無語的說道。

蕭瑀、陳叔達正在下面批閱奏疏,聽到這話以後,對視了一眼,憋著笑沒說話。

“你們說,我要不要給他一個教訓,讓他知道知道什麽叫做王者的威嚴?”

李元吉盯著蕭瑀和陳叔達問。

蕭瑀一副沉迷於手裏的奏疏不可自拔的樣子,根本不搭話。

陳叔達年齡還小,還想在朝堂上混了,就沒辦法像是蕭瑀一樣做木頭人,當即他放下了手裏的奏疏,拱著手道:“不知道殿下口中的他……是誰?”

李元吉白了陳叔達一眼,“跟我裝糊塗是吧?”

陳叔達苦笑道:“臣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殿下,所以只能裝糊塗了。”

李元吉瞪了陳叔達一眼,冷哼著道:“且讓他得以一次吧。等以後有了機會,我就把他發配到交州去陪長孫無忌!”

這話陳叔達沒辦法接,只能繼續報以苦笑。

李元吉也沒有繼續為難陳叔達的意思,轉移話題道:“各種軍備,以及所需的糧草可準備齊全?”

蕭瑀這次不裝木頭人了,跟陳叔達一起拱手道:“任中書已經點頭,國庫以及各地的糧倉已經向臣等敞開了,大軍所需的軍備和糧草已經準備齊全。

只等殿下一聲令下,便可發往靈州、代州等地。”

如今大唐有長城做屏障,不怕糧食運送到了邊陲以後,突厥人南下搶糧,或者燒毀糧食,所以出征大軍所需的糧草可以先行一步,運送到邊陲上。

十萬大軍、數萬民夫以及數萬騾馬所需的糧草和草料可不少。

提前運送到位的話,也省得大軍在路上耽誤時間。

這也就是大唐如今在北方有了屏障,再加上大唐借著漕運和海運囤積了不少糧,已經不需要臨時向地方上籌措,不需要地方官府幫忙運糧了。

不然的話,十萬大軍出征,光是沿途收納糧草、催收糧草,就得耗費月余的時間。

到了地方以後,還得分派出一部分兵馬來保護糧草。

這大大的增加了大唐征戰的難度。

“李靖等人想來已經躍躍欲試了吧?”

李元吉笑著問。

陳叔達點點頭,又搖搖頭道:“李靖一開始還有些躍躍欲試,可是近期卻沉寂了下來,反倒是侯君集等人最近鬧騰的很歡。”

侯君集等人有些燒包,知道自己在出征之列,一個個根本藏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每天都聚在一起高談闊論,喝的是酩酊大醉,並且屢次犯夜,然後被禦史給彈劾了。

陳叔達知道侯君集等人要出征了,要賭上性命去為大唐做貢獻了,所以對這一類的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這並不代表他心裏就沒有氣。

他的氣就體現在‘鬧騰’兩個字上。

李元吉聽到陳叔達這話,滿意的點了點頭。

李靖在大戰之前,並沒有激動的難以自持,反倒把自己給關起來,努力的讓自己保持著清靜,保持著理智,可見李靖對此次戰事很重視,也很上心,並沒有因為突厥被削弱了就輕敵,這就很好。

至於侯君集等人‘鬧騰’的很歡,李元吉就當沒聽到。

人家都要為大唐去拼命了,他這個大唐的執掌者又豈能不給人家一點寬容?

“讓內史令挑一個良辰吉日,登壇拜將,揮師北上!”

李元吉聲音不自主的拔高了幾度,朗聲吩咐。

一切既然已經準備就緒了,馬上也要進入二月了,那就可以動身了。

至於說出兵的時機,根本不用考慮。

眼下突厥已經半殘,又一分為二了,大唐想征討突厥就可以去征討突厥了,根本不需要看時機。

大唐什麽時候出兵,什麽時候就是最好的時機。

“喏!”

蕭瑀和陳叔達一起起身,躬身應允。

李元吉沒有再管桌案上的奏疏,站起身背負起了雙手離開了太極殿。

李靖等人已經做好準備了,那麽他也該準備起來了。

李元吉出了太極殿,並沒有回武德殿,而是前往了承慶殿。

到了殿門口,就聽到了朗朗讀書聲。

有脆脆的童聲,也有磕磕巴巴的牙牙學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