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天子的心聲(第2/2頁)

“這……”

李淵一時間竟然說不出反駁的話。

提到長沙公主家裏的那個馮小子,他也頭大。

那個小子已經被他爹娘給慣壞了,雖然如今收斂了許多,可仍舊是個人嫌狗厭的東西。

陽奉陰違,暗中各種搗鬼,是那個小子慣用的伎倆。

他又不至於因為那個小子搗一些蛋,或者燒毀一個藏書室,就對人家喊打喊殺的。

畢竟,那可是他親外孫,雖然不是嫡系,但卻是長外孫,小時候他沒少抱,竇氏也挺稀罕的,還親自教導過幾次。

如今竇氏已經亡故,他就算不在乎親情,不在乎長沙事後跑到他面前哭爹喊娘,也得給竇氏幾分面子。

而且,他也不可能為了一點小事就下令懲處外孫,他丟不起那個人。

“那小子不是已經被元吉給震懾住了嗎?”

李淵沒辦法對馮小子下狠手,就只能翻起了舊篇。

李綱長嘆道:“您說的都是什麽時候的老黃歷了?自從雍王殿下移居九道宮以後,就再也沒管過那些小子。

如今那些小子中間已經有很多人故態萌發了。”

李淵瞪起眼道:“朕看那些小子就是沒過過苦日子,一個個都以為今天的富貴是白來的,所以肆意妄為。

朕回頭派人給你送一柄戒尺,你給朕好好的教訓教訓他們。

讓他們知道知道,這個世上除了朕和元吉以外,還是有人敢收拾他們的。”

李綱沒有拒絕,附和了點了一下頭,拱手道:“多謝陛下……”

雖說他只是拿那幫小子作伐,並不是真的奈何不了那幫小子,但有了李淵賜下的戒尺,他收拾起那幫小子來會更輕松。

似長沙等一眾護犢子的,再找上門,他也不用跟他們鬥智鬥勇,通過智慧逼退他們,他可以拿李淵的戒尺出來說話,讓他們無言以對。

“朕算是看出來了,你是在生朕的氣,埋怨朕剛才跟你翻臉了,所以才不願意留在此處陪朕促膝長談。”

李淵又不是個憨憨,如何聽不出李綱這話是托詞?

或許潭山文館內的那幫小子是真的故態萌發了,但他不相信以李綱的智慧,還奈何不了那幫小子。

須知,李綱在前隋的時候就是皇子師,到了大唐以後,亦是如此。

什麽皇子龍孫、天皇貴胄,在其他人眼裏或許是個人物,在李綱眼裏就是普通的學生。

昔日李綱追到獨孤皇後的寢宮打太子楊勇板子的時候,也沒見他怕的。

他可是當著獨孤皇後的面,給她兒子手上來了兩下,獨孤皇後眉頭都皺起來了,他也沒虛。

兇殘的不要不要的。

當然了,獨孤皇後皺眉頭,可不是因為他當著她的面打楊勇,而是他擅闖了皇後的寢宮。

不過事後獨孤皇後也沒有追究,反而讓楊勇給他認錯,還讓文皇帝給他升了官,讓他做了尚書右丞。

也沒多大,就正四品。

但權力卻不小,掌辯六宮之儀,糾正省內,劾禦史舉不當者。

通俗點講,就是朝堂上的事他都能摻和,喜歡聞風奏事,瞎幾把彈劾人,人間人怕的禦史,他也可以彈劾。

所以李綱面對獨孤皇後都不虛,會奈何不了一幫子心智還在成長期的孩子?!

李淵略微想了想,立馬明白了這是李綱在生他的氣,所以才不願意跟他親近。

李淵又繼續道:“但你應該明白,朕是有朕的難處。朕一共育有四位嫡子,玄霸早夭,建成和世民如今又不成了,如果元吉也出了問題,那朕這偌大的家業傳給誰去?

總不可能傳給孫子吧?

朕都不知道朕還有沒有那個時間等他們長大。

周靜帝的舊事才過去多久?

恐怕很多舊人還歷歷在目。

朕可不希望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朕的兒孫身上。

所以朕才會急了一些。”

李淵口中的周靜帝,就是北周的最後一位皇帝。

他因為年幼坐不穩帝位,又被楊堅獨攬了朝綱,最後在楊堅的逼迫下,將帝位禪讓給了楊堅。

楊堅如今故去也不過三十載,他所作的事情對很多人來說都像是昨日做的一般,有這麽個例子在前,李淵如何敢將希望寄托在年幼的孫子們身上?

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兒子們身上,把寶壓在兒子們身上。

所以他這話,李綱能聽懂,也能理解,甚至也能原諒他。

但李綱卻不願意陪他促膝長談。

他實在是被李淵剛才的行為給惡心壞了,迫切的想逃離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