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柳川會(第2/2頁)

壞處就是,自此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會相信大唐的招攬,更沒有人願意私底下跟大唐的人見面了。

總體來說,壞處遠大過好處。

所以李元吉不太贊成李世民這個想法。

李世民點著頭道:“不錯,他們要是不願意被我們招攬,那我們就沒必要再留著他們。”

李元吉盯著李世民疑問道:“那二哥有沒有想過,若是我們這麽做了,以後誰還會相信我大唐,誰還願意私底下跟我大唐的人見面?”

李世民愣了一下,嗤笑道:“這種事情父親做的多了,我大唐的名聲早就壞了。你現在想維護我大唐的名聲了,你覺得來得及嗎?”

李元吉被李世民這話懟的無言以對。

確實,大唐在這方面是沒什麽名聲可言。

原本能爭取來的好名聲,都被李淵給葬送光了。

在李淵將他所招撫的賊頭子全部殺完了以後,大唐在這方面就沒有任何信譽了,更別提名聲了。

所以現在開始裝好人,也未必能取信於人。

“怎麽,下不了決斷?我可以幫你。”

李世民提議。

李元吉瞥了李世民一眼搖頭道:“還是算了,父親敗壞了我大唐的信義,不代表我們就要遵循父親的方式繼續敗壞我大唐的信義。

我們可以從我們這一代做起,重新為我大唐樹立起信義。”

李世民嗤之以鼻的道:“婦人之仁!”

李元吉有點想罵人。

你奶奶個腿的婦人之仁?!

你李世民在歷史上對蕃將可比老子好多了,你有什麽資格說別人?

還有,千金買馬骨的道理你不懂嗎?

大唐要想招攬蕃將,讓蕃將為大唐賣命,買馬骨的事情就必須做。

歷史上,契苾何力是怎麽倒向大唐的?

就是在看到了大唐對待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爾、阿史那蘇尼失很好,並沒有對他們喊打喊殺以後,主動帶著十數萬帳的族人倒向了大唐,成為了大唐最忠心的蕃將之一。

所以梁洛仁和阿史那思摩不僅不能殺,還得以禮相待,哪怕人家不願意倒向大唐,也得原原本本的把人家送出大唐的地界。

唯有如此,大唐才能在一眾突厥人,以及梁國人心中留下好印象。

等到大唐的大軍攻入梁國和突厥以後,那些走投無路的梁將和突厥大酋、特勒,也不至於破釜沉舟,跟大唐來一個魚死網破。

“二哥倒是沒有婦人之仁,殺兄弑弟屠戮侄子是一把好手。”

李元吉沒好氣的懟了李世民一句。

李世民氣的噌的一下就站起了身,吹胡子瞪眼的,恨不得拳腳相向。

殺兄弑弟屠戮侄子之類的說詞可是他的軟肋,誰提他跟誰急。

他當初要是成功了的話,那他估計不會在意這些話。

問題是他沒成功。

有人提起這個茬的時候,就像是在嘲諷他,他能不急?

李元吉沒有搭理氣急敗壞中的李世民,將目光看向了梁洛仁、阿史那思摩會出現的地方。

這一看就是一個多時辰。

一個多時辰以後,月亮已經爬到了中天,月光從大柳樹上灑下來,說不出的溫柔。

只可惜,大柳樹下的人感受不到。

因為大柳樹下的火光包圍了大柳樹周遭的一切空間,不給月光一點兒可乘之機。

所以大柳樹下的人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只有火光。

“殿下,梁洛仁和阿史那思摩到了……”

趙成雍率先趕到大柳樹下稟報。

也不知道趙成雍是怎麽跟梁洛仁和阿史那思摩交涉的,兩個人都痛快的留下了麾下的一眾從眾,僅帶著六七個侍衛到了大柳樹下。

“外臣梁洛仁……”

“阿史那思摩……”

“見過雍王殿下,見過秦王殿下。”

“……”

兩個人帶著侍衛到了大柳樹下以後,主動施禮。

梁洛仁是全禮,阿史那思摩則是半禮。

倒不是說阿史那思摩不懂禮數。

相反,阿史那思摩是突厥少有的文化人,也非常喜歡漢文化,並且熟知漢家的禮節。

不然的話,當初頡利也不會派他充任使臣,出使大唐。

而是兩個人的身份有異,所施的禮儀自然截然不同。

梁洛仁對大唐而言,就是一個外臣,還是一個身分不高的外臣,如今他又處在求人的一方,所以不得不施全禮。

阿史那思摩就不一樣,他是李淵親封的和順郡王。

有大唐的郡王爵,雖然比親王低一等,但不用在親王面前自稱為臣。

“梁將軍,和順郡王,不必多禮。”

李元吉熱情的走上前招呼,一手托起了阿史那思摩,一手托起了梁洛仁,興高采烈的說著,“久聞兩位大名已久,今日一見,果然非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