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李元吉的野望(第2/3頁)

就像是日不落一樣。

但又跟日不落不一樣。

漢人不用掠奪當地的一切反饋回中原,漢人可以在當地落地生根,成為當地的統治階級,也可以成為當地的一個新的民族,跟當地的人融合在一起,最後牢牢的在當地落地生根。

等到漢人的數量在各地成為主流的時候。

這片大地,這個世界,這浩瀚的星空,誰說了算?

到時候,一家一室的得失也就不重要了。

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也是一個瘋狂的目標,也許會半途而廢,也許會功敗垂成,也許只會曇花一現。

但去做了,總比什麽也不做要好。

做到了一部分,總比什麽也沒做到要強。

只要做到一部分,李唐的江山就會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榮耀。

雖然原本歷史上的李唐就很榮耀,但有條件的情況下,為什麽不讓它更榮耀呢?

有條件經營世界的時候,不經營,難道要等到別人經營完了,跑過來經營你嗎?

“咕嘟……”

饒是李世民見多識廣,心中有大志向,此刻聽到這話,也震驚的說不出話,下意識的吞了一口口水。

李淵的志向估計是多見識一下天下的美人,他的志向是統一中原,建立無上的王朝。

可李元吉的志向,明顯已經超越了他們。

李元吉這是要將世上所有能看到的地方打上李唐的烙印,也是要將世上所有人打上李唐的烙印。

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這麽想過,估計也不敢這麽想。

這已經不是瘋狂了,是根本沒辦法做到。

“窮你我之力,恐怕這輩子也做不到吧?”

李世民在沉默了良久以後,艱難的開口道。

他雖然見識受限,可這並不代表他就不知道大唐以外還有其他許多地方。

或許那些地方在他眼裏沒有大唐富庶,沒有大唐強大,但不代表他可以像是其他人一樣,自欺欺人的假裝不知道那些地方,假裝那些地方不存在。

在長安城裏的胡商們已經證明了在西域以西的地方,還有一大片熱土。

歷史上的許多次窺探已經證明了那一片熱土不是一毛不拔。

無知者可以高傲自大,可以認為中原以外沒什麽可以值得窺探的地方,也沒什麽能跟中原相提並論的。

可有知者又怎麽能自欺欺人?

但光是經營中原這一片地方,就足以讓一個人耗盡一生了,更別提去經營其他地方了。

他不認為以他的壽命可以去幹這種事。

在他看來,無論是他,還是李元吉,在征討完了突厥、吐谷渾、吐蕃、高句麗、新羅、百濟以後,就要壽終正寢了。

根本沒有時間再去征服其他地方。

李元吉堅定的道:“秦能奮六世之余烈,我唐就不行嗎?”

李世民張了張嘴,卻沒出聲。

秦能奮六世之余烈,絕對是異數中的異數,再看其他朝代,別說奮六世之余烈了,能奮三四世余烈,那都是奇跡。

所以他不認為李唐的子孫能堅定不移的去做一件事。

但他心底深處,又希望李唐的子孫去堅定不移的做這件事。

如果李唐的子孫能奮六世之余烈,將李唐的光輝灑遍太陽能照射到的每一份土地。

那麽秦始皇又如何,漢武帝又如何,都得跟著李唐後面吃灰。

雖然他覺得李元吉的計劃很瘋狂,也很不靠譜,但他心裏不僅沒有太多的抵觸,反而還有點躍躍欲試。

他知道,那是他血脈深處好戰的性子在作祟。

他喜歡那種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快感,也喜歡那種在戰場生死徘徊的刺激。

這已經融入到他骨血裏了,不論他成為任何人都不會改變。

“可窮兵黷武,並非良久之策。”

理智上,李世民還是希望李元吉別這麽瘋狂。

以大唐如今的家底,還幹不了這麽瘋狂的事。

李元吉好奇的看向李世民道:“為什麽會窮兵黷武呢?我們需要的敵人都有啊,我們只管去取就是了。”

劉徹打個匈奴打的民不聊生的,成吉思汗打下了大半個歐亞,也沒見蒙古人民不聊生。

雖說是其他民族和人種幫成吉思汗承受了戰爭的代價,但大唐兵出中原的時候,也沒必要自己承受所有的代價啊。

至於其他民族和人種的遭遇,那不是大唐需要考慮的。

那是他們各自君主需要考慮的,大唐只需要考慮自己本國的國民就可以了。

“就食於敵,沒你想的那麽容易。我中原的將士可吃不慣其他地方的食物。”

李世民忍不住道。

李元吉錯愕的看著李世民。

你說這話,那安西軍可就不答應了。

人家在西域鎮守數十年,從一群年輕的小夥子熬成了白發蒼蒼的老頭子,也沒有墜大唐的威風,反倒是李氏的後人對不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