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世家為何被稱之為世家?

很多年以後,大唐說不定已經借助著突厥、吐蕃、吐谷渾人打通前往西方的道路,大唐自己也在林邑建設好了碼頭,開始從海上窺視西方了。

到時候即便是征服了倭國,將倭人納為了己用,倭人也幫不上什麽忙了。

所以李世民的這個謀劃用來滅倭國可行,用來拉倭人一起去西方不可行。

李元吉感慨道:“以倭人對我大唐文華和各種技藝的覬覦之心,肯定願意。可想要達成二哥所說的這一切,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二哥覺得我們有這麽多時間嗎?”

李世民一臉深沉的皺起了眉頭。

思量了片刻以後,突然擡起頭道:“所以要放棄蒙舍詔和倭國?”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點頭。

不是他不想帶他們玩,而是他們身處的地域將他們隔絕在了計劃之外。

他們是占盡了地利的優勢,可這個優勢有時候對他們而言也是劣勢。

比如現在整個東亞其他國家都要去西方發財,他們就去不了。

“可是留他們在我大唐臥榻之側,我心裏有些膈應。”

李世民有些不自在的說著。

李元吉大致明白了李世民非要將高句麗、百濟、新羅、蒙舍詔、林邑、倭國的人全都弄到西方去的原因。

李世民這是要趁機將東亞絕大多數地方騰空,讓大唐成為這片大地上唯一的話事人。

讓漢人成為這片大地上永遠的主宰。

如果這件事成了,大唐去西方的路能不能打通,能不能有所建樹,都不重要。

因為大唐已經趁機清除了一切能對大唐形成威脅的勢力。

大唐可以在這片大地上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再也不用擔心被外部勢力所影響。

由此可見,李世民在制定策略的時候,根本就沒指望過大唐能進入西方,並且在西方發現富饒之地。

他只是將進入西方的事情,當成了一個可以純化這片土地,讓漢人成為這片大地上唯一的主宰的機會而已。

從一個漢人,以及一個帝王的角度看。

李世民這麽做,已經合格的不能再合格了。

但從一個後世人的角度看,李世民還是有點小家子氣了,還惦記著這一畝三分地。

世界那麽大,中原文化以及實力又處在最鼎盛的時期,這個時候不走出去看看,不奉行‘我看見,我征服’之道,簡直就是浪費。

雖說以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征服全球,統治全球的地步。

可走出去看看,跟不走出去,完全是兩碼事。

歷史上,歷朝歷代就是因為走出去的少,沒好好了解世界,總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夜郎自大,最後才遭到了毒打。

如今有機會,也有實力走出去,為什麽不走出去?

人家十字軍在科技水平不發達的情況下,也可以發起席卷大半個大陸的遠征。

大唐為什麽不行呢?

十字軍靠的是自己,大唐不僅可以靠自己,還能拉著突厥人、吐蕃人、吐谷渾人一起去,為什麽不試試呢?

黃金家族在科技水平不發達的情況下所達成的成就,大唐也可以試試。

即便是最後功敗垂成,達不成最佳的目標,等到以後異國他鄉的人議論起了這個東方古國,也會說這是一個強大、蠻橫、不可戰勝的古國,而不是一個神秘、守舊、落後的古國。

漢成其魂,唐當壯其脊梁!

“你要是覺得他們膈應,那你就好好的培養青雀,讓青雀以後代替你去收拾他們就是咯。”

李元吉不以為然的說道。

只是一個倭國,一個蒙舍詔而已。

當大唐放眼世界的時候,這兩個勢力根本就不算什麽。

他們沒閑暇動手去清理這兩個勢力,但他們的後人可以幫他們做。

從歷史上看,大唐的皇家教育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

成功之處就在於,前兩代的帝王培養出了不少的雛龍,這些雛龍每一個都有擔當大任的能耐。

失敗之處就在於,前兩代帝王不懂得如何培養孩子們的感情,使得雛龍們殺來殺去,最後能剩下的只有一條。

所以說,李淵和李世民培養出來的孩子,在能力方面是沒什麽問題的。

只要運用得當,一個比一個能幹。

像是李泰李青雀,不僅才華橫溢,還工於心計,跟當時身負大義的李承乾鬥的有來有回的。

讓他繼承李世民的策略,專心去對付倭國,想來倭國也很難在他手上存留下來。

“你肯讓泰兒留在大唐?”

李世民驚愕的瞪起眼問。

李泰可是他的嫡次子,還是衛王一脈的嫡長子,有資格謀奪大位的。

李元吉笑眯眯的道:“我沒說讓他留在大唐,我只是準許他繼承你的策略,去謀劃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