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傳說中的獨孤信(第2/2頁)

侯君集口中的李安,自然不是後世拍電影的那個李安,而是北周時期的一個廚子。

因為飯做的好,得到了有刺客之王之稱的宇文護的寵愛,被引為了心腹,在宇文護權勢滔天的時候,還成為了北周的重臣。

他被宇文護引為心腹的時候,剛好是獨孤信死了以後。

他輾轉從宇文護手裏弄到了獨孤信的印璽,並且悄摸的傳給兒子當傳家寶也說得過去。

畢竟,獨孤信的印璽,在別人眼裏可能是個寶,在宇文護眼裏根本就不算個啥。

別說是什麽大司馬、大都督了,就是皇帝,宇文護都弄死了三兒,皇帝的印璽宇文護都隨便珍藏,隨便把玩,獨孤信的印璽被他當成尋常物件,賞賜給李安把玩,也不算個事。

所以獨孤信的三個皇後閨女沒找到她們父親的印璽,加以珍藏,反倒使其流落到突厥,也就解釋的通了。

畢竟,李安在獨孤氏還沒有重新崛起之前就被宇文護牽連死了,他兒子在他死了以後在北周也待不下去,隱姓埋名的逃到突厥去也在情理之中。

獨孤信的閨女們身份地位就算再高,能動用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為了一個印璽,調動數十萬兵馬去跟突厥對壘,在突厥大海撈針。

所以一切都能解釋的通了。

“你有心了!”

弄清楚了獨孤信印璽的來歷,李元吉就沒什麽需要問的了,當即笑著誇贊了侯君集一句。

雖然沒說給侯君集升官,也沒說給侯君集晉爵,可侯君集依然開心不已。

“殿下喜歡就好!”

侯君集由衷的笑道。

李元吉點頭笑道:“確實喜歡……”

說著,邀請侯君集喝起了酒。

侯君集嘴上說是來迎接李靖凱旋的,實際上就是來送禮拍馬屁的。

他如今雖說歸李靖統管,可他只要完成了自己的軍事任務,來不來迎李靖都一樣。

李靖不可能因為他沒有來迎接他而給他臉色看,也不會因為他來迎接他了,就給他什麽好處。

所以他是特地來送禮的。

而他送的禮物李元吉又收了,自然得陪著他多喝兩杯,不然都對不起他送的禮物。

推杯把盞間,一夜悄然而過。

跟昨夜一樣,中軍大營內的將校們都喝的爛醉如泥,並且群魔亂舞了一晚上。

侯君集也喝高了,在席間悄聲的說了一大堆阿諛奉承的話。

李元吉原本以為,大家還會像昨日一樣,睡飽了、酒意散了才會醒。

可當遠處傳來號角聲的時候,原本癱坐在席間,睡的橫七豎八的將校們,齊齊醒了,一個個都像是沒事的人一樣,快速的出了帳篷。

等到李元吉和李世民出帳篷的時候,他們已經穿戴好了甲胄,點齊了麾下的所有人馬,在轅門口組織起了陣型。

李世勣手底下的部曲騎著馬在隊伍中瘋狂的穿梭著。

在他們的指揮下,營地裏的人馬分成了三個隊伍。

其中兩個隊伍分別排成了兩個長蛇陣,守在了轅門的兩側。

剩下的一個由將校們等一眾有官身的人組成的隊伍,齊齊簇擁在轅門中間。

各個字號的旌旗都被樹立起來了。

其中最耀眼的是一面朔方道行軍總管李字大旗。

那是獨屬於李世勣的大旗。

而上書的朔方道行軍總管,也僅僅是個臨時職務。

之所以不書征北副帥什麽的,是因為大唐有大帥、副帥這種稱呼,但沒相應的令旗,也不會制作相應的令旗。

絕大多數大唐將帥出征的時候,掛的都是某某道行軍總管的旗幟。

像是李靖,掛的就是定襄道行軍總管的旗幟。

僅有極少數出征的將帥才可以掛其他旗幟。

比如李世民出征的時候,掛的就是陜東道大行台尚書令李的大旗。

前提是你身份地位得夠,並且遠超某道行軍總管。

而在武德朝,身份地位夠的,又遠超某道行軍總管的,就四個人。

李神通、李孝恭都不在此列,更別提李靖和李世勣了。

在李世勣的大旗邊上,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小旗,除了侯君集的旗幟外,剩下人的旗幟比李世勣的大旗小了足足一大圈。

當然了,當趙成雍帶著雍王衛撐起大旗的時候,即便是李世勣那鶴立雞群的大旗,也顯得黯然失色。

李世民看不慣趙成雍和一眾雍王衛的得瑟勁,忍不住譏諷道:“剛才只是斥候吹響的號角,是在告訴營內的人即將臨近此地的是自己人,不是敵人,讓我們不用抱有敵意,並且準許我們派遣斥候過去核實。

李靖距離此處恐怕還有十多裏地呢,你現在就把其亮出來,不覺得會刺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