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阿史那必勒也來了!(第2/2頁)

正規軍比不上親王衛隊也就算了,連臨時拼湊起來的隊伍也比不上,李世民不鄙視他們鄙視誰?

“所以你真正的後手是薛萬徹?”

李元吉盯著李世民問。

李世民側頭瞥了李元吉一眼,不重不輕的道:“不,我真正的後手是我們!”

李元吉愣了一下,疑問道:“你的意思是,楊政道很有可能還有後手?”

如果楊政道沒後手的話,那麽幹嘛需要一個親王,一個嫡皇子充當後手?

李世民點了一下頭,目光深邃的看著城外道:“不錯,我們有後手,楊政道很有可能也有後手,所以不得不防!”

李元吉從李世民的話裏聽出了幾分堅定的味道,忍不住又道:“你是從哪裏看出楊政道很有可能也有後手的?”

李世民在說這話的時候,看似用了一個並不確定的詞,可是他的態度已經跟最開始的時候不一樣了。

最開始的時候,他看楊政道就像是看一坨屎,對楊政道所作的一切都看不上眼,可現在,他看楊政道的目光深邃起來了。

這代表他看似在說一個假設,可實際上他說的假設很有可能會發生。

李世民聽到這話,收回了目光,看向李元吉道:“你不覺得楊政道平定他麾下的騷亂平定的有些太順利了嗎?”

李元吉愣了愣,仔細回憶了一下剛才楊政道軍中所發生的一切。

還真如李世民所說,楊政道平定他麾下的騷亂平定的有點過於順利了。

要知道,在大唐‘重金’的誘惑下,以楊政道麾下那些人的成分,很難抵抗得了這種誘惑,他們中間很多人會動心。

一旦臨陣倒戈,惦記上楊政道的腦袋,一定會鬧出很大的動靜。

可剛才楊政道軍中雖然有騷亂,但騷亂的規模並不大,並且很快就被楊政道平定下去了。

這說明什麽?

說明楊政道極有可能還藏著一個雍王衛中的斥候並沒有查探到的後手,就是這個後手在震懾著他麾下的兵馬,使得他麾下的兵馬即便是面對‘重金’動心了,也不敢臨陣倒戈。

“你的意思是,楊政道此次來白羊城,所率領的兵馬可能不止六千人,還有一部分被他藏起來了,並且瞞過了我們的耳目?”

李元吉微微皺起眉頭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白羊城內的兵力恐怕就不夠用了,隨後的戰事恐怕也不會像是現在這樣輕松寫意。

李世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你說,阿史那必勒有沒有可能也來了?只是他藏在暗處,我們沒有發現他的蹤跡?”

李元吉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樂子就大了。

楊政道一個做謀士的,一出手就是六千兵馬,阿史那必勒那個做主公的,一出手會有多少?

恐怕數以萬計!

以白羊城內如今的兵力,再來六千還能應付,可再來的是六萬的話,那就只能苦苦支撐,靜等著援軍到來,或者被破城了。

“阿史那必勒有這個魄力?”

李元吉沉聲疑問。

倒不是李元吉看不起阿史那必勒,而是阿史那必勒以前沒什麽名氣,在歷史上也沒什麽成就,這種深入敵後進行斬首的事,他那個青史留名的爹都未必敢作,更別提他了。

這種事可不是腦袋一熱,膽氣和魄力上來了就能做的,還得衡量得失。

而他親自做這件事的得明顯的大於失。

畢竟,他親自來,隨時有被大唐兩面夾包,葬身在白羊城的危險,他一死,蘇尼失部就再次的失去了領頭羊,到時候面對大唐的攻伐,只會被一面倒的碾壓。

他不親自來,派一個他信得過的,或者有能力的心腹來,心腹被大唐兩面夾包了,葬身在了白羊城,他只是損失了一個心腹,一些兵馬而已,並不會影響蘇尼失部的大局。

而他無論是親自來,還是派心腹來,最後完成了斬首行動,所能得到的東西是一樣的,不會增也不會減。

所以他完全沒有必要冒著身死族滅國亡的風險親自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一類的話,並不是只適用於大唐,也適用於其他勢力。

“他是沒這個魄力,可楊政道有。蘇尼失部在這一次冒險中會不會滅亡,楊政道可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