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士不畏死!(第2/2頁)

對於這種棒槌,李世民明顯看不上眼,所以他都不願意多看阿史那必勒一眼,直接就離開了。

李元吉自然也看不上,所以在李世民走了兩步以後,也跟了上去。

……

下了城墻,李祿已經集結好了所有的將士,並且給所有的將士配備上了李世民要他配備的兵甲,所有的將士都騎在馬背上,靜靜的對著城門,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

李世民要做什麽,他們中間有一些人已經猜到了,所以他們已經提前做好了所有的心理準備。

“還不錯!”

李世民的目光在所有的將士身上徘徊了一圈後,誇贊了一句。

將士們在聽到誇贊以後,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胸膛。

倒不是說他們是看在李世民如今指揮著他們的份上,給李世民面子,而是他們都聽說過,或者參與過李世民過往指揮過的戰事,對於李世民行軍打仗方面的能力十分佩服,他們相信李世民不會帶著他們去送死,而是會帶著他們去創立更加輝煌的戰績。

李世民看出了將士們的心思,在誇贊完了將士們以後,又感慨道:“昔年我在虎牢關,以五千鐵騎破竇建德十萬大軍。

今日我們雖然沒有五千之數,可城外的賊人也沒有十萬之數。

所以我想帶著你們殺出去,給他們一個教訓。

你們可有意見?

又或者覺得膽怯?”

將士們齊齊抱拳道:“願隨將軍赴死!”

將士們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整齊,並且有一股肅殺的感覺。

不過,他們這話的意思可不是說願意跟著李世民去死,而是在說,他們願意跟著李世民去對付任何敵人,哪怕是死他們也不在乎。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繼續道:“很好,士有必死之心,將自然不能落後,我會沖在你們所有人前面,我要落後你們任何人一步,你們隨時可以斬下我的頭!”

李世民在說這話的時候鏗鏘有力,聽上去像是在做保證,可實際上是在給將士們吃定心丸,並且鼓勵將士們這麽去做。

對,就是鼓勵。

他在用這種方法激勵將士們的士氣,也在用這種方法激勵自己。

李元吉這一刻總算是明白李世民為何能百戰百勝了,他打起仗來不要命,並且一直在起帶頭作用,他麾下的將士怎麽可能惜命,怎麽可能在遇到強敵的情況下退縮?

在這種情況下,他和他麾下的將士想不百戰百勝都難。

畢竟,他和他麾下的將士既有智慧,又有武力,遇到了敵人以後還不要命,誰能跟他們打?

一個沒智慧,沒武力的人,不要命起來,也就血濺五步。

這叫匹夫之勇!

可一群有智慧、有武力的人,不要命起來,那就能攪的地覆天翻。

惜命的人碰上了他們,哪怕是智慧、武力等等各方面都比他們高,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就像是秦漢時期的巨鹿之戰一樣,項羽和他麾下的將士都不要命了,破釜沉舟,以五萬之數擊潰了王離二十萬大軍,又在數日之後逼降了章邯的另外二十萬大軍,徹底的奠定了逐鹿大秦的勝局。

以五萬對四十萬什麽概念?

一個打八個!

是他們裝備比秦軍強嗎?

還是他們智慧、武力比秦軍高出了不止一個档次?

都不是,是他們不要命,而秦軍卻要命。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打秦軍就像是狼打兔子一樣,攆著跑。

還有李世民剛剛提到的虎牢關一戰,以五千對十萬,一個打二十個,也是憑借不要命的血性,攆的竇建德的大軍四處跑。

所以,兵馬的數量、軍備的優劣、以及指揮軍隊的人的智慧和武力,固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士氣。

只要將士們的士氣上來了,並且不畏懼死亡了,那麽即便是在方方面面都不如敵人,也有一定的幾率取勝。

如果還有些方面強過敵人的話,那麽取勝的幾率就更大。

如果各方面都跟敵人勢均力敵的話,那麽取勝的幾率可能會達到九成。

在這方面,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那就是建國以後的四只兔子橫掃白象一個營。

在數量上,兔子已經不能說是處在劣勢了,而是劣的不能再劣了。

在軍備上,兔子也沒有白象強,兔子就四只,只有標配的軍備,白象卻有一個營的軍備,還有炮。

在智慧和武力上,兔子也僅僅是在智慧上占著上風,論武力,人家一個營的武力,明顯比四只兔子強。

可四只兔子愣是憑借著敢想敢幹,不怕犧牲的精神,硬生生的橫掃了白象一個營。

臨了了還來了一句‘敵人不但不繳械投降,竟然還敢開槍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