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倉上倉(第2/2頁)

但你還是沒有告訴我,楊廣是如何藏住這個秘密的?”

蕭氏長嘆道:“在決定遷都洛陽前,先派人去為自己尋找陵寢,營造陵寢,再以陵寢營造時偷工減料的名義,將所有營造陵寢的人處死就是了。

等到決定遷都洛陽以後,再讓宇文愷去將一切推成平地,誰又能找到此前營造的陵寢在哪兒呢?”

雌兔腳撲朔、雄兔眼迷離,雙兔傍低走,焉能辨我是雌雄?!

雖然跟著沾不上半點關系,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前一波工隊在做完事以後,全部被處死了,後一波工隊去,直接將所有的建築推平,然後在白地上重新布局,並且營造了一個巨大的城池。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是前後參與了兩次建設的‘工人’,或者從頭到尾在布置這件事的人,不然很難得知這件事的全貌。

主持營造洛陽宮的宇文愷或許會知道一些消息,但是在他刻意隱藏下,後一波工隊的人即便是參與到這件事中了,也不一定能知道詳情。

畢竟,誰也不會想到楊廣會以給自己修建陵墓的借口,去洛陽建一座糧倉。

更不會有人想到,楊廣在修築洛陽宮的時候,還將洛陽的糧倉修築到了之前那座糧倉上面。

畢竟,從古至今,沒人這麽幹過,後一波的‘工人’們在修建洛陽城的時候,面對一片白地,也不會知道他們所營造的糧倉底下還有一座糧倉。

這就像是你把一個地方拆平了,把所有的溝壑丘陵全平了,然後讓一個人去找他原先的家在哪兒,他也不一定找得到。

如果把這個人給滅了,那就更沒人能找到他原先的家在哪兒了。

如果再遷移一堆外地人來這兒的話,那就徹底的將這個地方的所有痕跡給抹除了。

而楊廣遷都洛陽的時候,貌似也是這麽幹的,不僅把長安城的一大批勛貴們全帶了過去,還將洛陽以及洛陽附近的富戶全部遷移到了洛陽城內,徹底的攪渾了這潭水。

名義上是說要充實洛陽的人口。

可現在看來也有幾分要攪渾洛陽的水的意思。

“好手段啊,就是有點勞民傷財。”

李元吉忍不住給出了評價。

楊廣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這件事,並且還沒被人注意到,確實是好手段。

要知道,後世的那些王朝,即便是什麽也沒幹,什麽也沒藏,也會被曝出許多藏寶的消息。

楊廣不僅幹了,還藏了,可愣是沒曝出什麽藏寶的消息。

這一方面有楊廣刻意掩飾的功勞,一方面大概也跟楊廣的所作所為有關吧。

畢竟,楊廣在位期間,一直在不斷的大興土木,花錢就跟流水似的,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興師動眾的征討了幾次高句麗。

如此一來,幾乎沒有人會懷疑他能攢下錢,也沒有人會懷疑他會藏錢。

他藏的錢不就更安全了。

這就像是一個人,每個月賺一千,花九百,是個人都覺得他不會攢下錢,他剩下的那一百塊偷偷的攢著,也就沒人知道了。

但楊廣身為一個帝王,在這件事中的手段無論有多高,也不值得被稱贊,因為他這麽做實在是有點對不起他的身份,還有一股子小家子氣。

身為一個帝王,不好好經營自己的國家,不好好的經營自己的百姓,勞民傷財、興師動眾的去蓋一個儲錢罐,學百姓們藏錢,簡直是丟人丟到家了。

世界那麽大,世界上的財富那麽多。

作為一個帝國的皇帝,就應該經營好國家,經營好百姓,然後帶著自己國家的軍隊去取別的國家的財富。

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

也許有人會說,那不是侵略嗎?那不是非正義嗎?

國與國之間不就是侵略和被侵略嗎?

你敞開懷抱、笑臉迎人、以禮相待,人家就會對你客氣了?

不會的,人家在吃飽了喝足了以後,一看你拳頭沒他大,就會果斷的出手,侵略一切他們想侵略的,拿走一切他們想拿走的。

所以國與國之間,從來沒有什麽正義,只有拳頭,誰拳頭大誰就能代表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