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一百年!(第2/2頁)

李元吉笑著點點頭,也沒有再這個問題上跟李綱多做糾纏,算是終止了這個話題。

李綱在這個時候大致也分析出他一番話的真假了,所以又認真的道:“那你準備如何處置那個位置?”

李元吉坦言道:“我準備讓承德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太子之位。”

剩下的話李元吉沒說,但其中的意思李綱肯定懂。

“你是想讓承德越過你們這一輩,直接繼承聖人的位置?”

李綱又驚了,眼睛又瞪起來了。

他活了這麽多年,只聽說過隔代繼承這種事,但還沒親眼見過。

理論上這麽做是可行的,可就是讓人覺得怪怪的。

皇帝的三個嫡子都完好無損的情況下,由嫡孫子直接繼承大統,好似皇帝的三個嫡子不存在,也不會有任何意見似的,又好似天下的臣民不會覺得怪異似的。

李元吉笑著點點頭。

李綱遲疑著又道:“主少臣壯可不是什麽好事!”

李元吉呵呵笑道:“有人想跳出來的話,那就讓他跳好了,我只是不繼承那個位置罷了,又不是死了。”

李綱一愣,略微想了一下,點點頭,也是,李元吉只要活著,就能震懾住一眾宵小,而且無論是李淵做皇帝,還是李承德做皇帝,都影響不了李元吉在大唐的權柄。

畢竟,李淵是在追著給兒子喂飯,李承德需要父親幫他端著飯。

所以在李承德成年之前,大唐的這碗飯都會端在李元吉手裏,無論李元吉是不是皇帝。

“臣大概明白了你為何不想接任太子之位,不想繼承聖人的位置了,你是要做一柄劍,一柄懸在宗室所有人頭上的劍,一柄懸在所有文武頭上的劍。

只要你不死,宗室內的所有人就必須依照你的規矩,和和氣氣的推舉新君。

只要你不死,文武百官們就沒有一個人敢造次,哪怕他們侍奉的是一個非常容易哄騙的幼主。”

李綱感慨著說。

李元吉點點頭,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不多。

他更多的是希望漢人能夠走出去,而這個時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大唐的兵鋒銳利,能跟世界上所有的勢力匹敵,大唐的英才又層出不窮,就算用一百年也用不竭,比其他的時代更具走出去的優勢。

畢竟,其他時代,英才可能只會存在三四十年,又或者一代,但這個時期的大唐,英才真的是層出不窮,能確保一百年不斷代。

有這麽絕佳的優勢,要是不走出去實在是可惜。

一百年,或許不足以讓漢人遍及全球,但至少也能趕上蒙元水平。

李綱由衷的感嘆道:“世人皆贊臣是大唐的大賢,如今看來,臣還要稍遜殿下一等,殿下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大賢。”

世人多愚昧,世人多貪婪,能走出愚昧,制止貪婪的,無一不是受世人敬仰的大賢。

李元吉好笑的搖搖頭道:“我算什麽大賢,我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自私鬼罷了。”

說完這話,也不等李綱反駁,李元吉看著李綱笑吟吟的道:“不再勸了?”

李綱像是卸下了什麽重擔一樣,灑脫的擺了擺手,卻又苦笑著道:“不勸了,不勸了,事實上在臣來這裏之前,臣就猜到了此行可能會無功而返。

如今看來,臣是猜對了。”

李元吉意外的道:“你既然猜到了我不會跟你回去,那為什麽還要來呢?”

李綱坦言道:“臣是因為猜不透殿下的心思,不知道殿下為何不回京,也不知道殿下為何對那個位置一直若近若離的,所以想親自來看看。

如今明白了殿下的心思,臣也就釋然了。

比起殿下的高潔,臣還是汙濁了一些。

若有一日,臣也變幹凈了,再來跟殿下一會!”

說到此處,李綱深深的彎下腰,行了一個莊重而又認真的禮,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行轅。

李元吉知道李綱這是要回京,趕忙招呼褚遂良和高侃親自護送李綱回京。

大唐像是李綱這麽大年齡的大賢兼人瑞可不多,滿打滿算就那麽幾個,少一個對大唐而言都是重大的損失,所以必須保護好了。

“我看李綱貌似要回去,你是怎麽把李綱給糊弄過去的?”

在褚遂良和高侃追著李綱離開以後沒多久,李世民背負著雙手,後面跟著個小尾巴,溜溜達達的就進了行轅,一露面就問出了這麽一個讓人心裏不舒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