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受外辱變法圖強、時匆匆八月將近

因王熙鳳咬死了,想等賈珍主動找上門來,再趁機提起襲爵的事,故此來家也不得不暫時偃旗息鼓。

而烏西人侵擾海疆的事情,卻是愈演愈烈。

隆源三年五月初四,烏西人的艦隊突然出現在長江入海口,並對鉗制海口的海定、海鎮二縣發起了攻擊。

好在海定海鎮縣內,都修有大量的沿海炮台。

雙方鏖戰了兩日,烏西國的艦隊未能討到什麽好處,又因擔心補給問題,故而只得暫時南撤。

到五月底,烏西人甚至解除了對羊城港的封鎖,轉而派了使者與兩廣官員進行磋商。

期望夏國能恢復與烏西國的貿易往來,並對烏西國官商受到損失進行賠償,同時準許一些產自身毒的特殊藥品,能夠進入夏國公開發售。

這等無理的要求,自是被朝廷斷然拒絕。

但由此引發的嘩然與質疑,卻並未因為朝廷的強硬態度,就此銷聲匿跡——畢竟大夏立國六十余年,還從未吃過這麽大的虧。

而隨著許多信息陸續公開,民眾對於當年太祖當年窮兵黷武,籌建‘藍海水師’的看法,也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尤其在發現,那海定、海鎮兩縣的炮台,竟然也都是太祖年間修築的,盛贊太祖高瞻遠矚的輿論,便喧囂塵上。

而相對的,世宗皇帝的聲譽,則是大打折扣——既然窮兵黷武成了高瞻遠矚,體恤民情自然也就成了鼠目寸光。

即便朝廷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輿情引導和壓制,卻還是難以扭轉民間的風向。

而這股風潮還未過去,今上立意改革工部、水師的消息,又在六月裏占據了各大版面。

大方向上,朝中群臣也認同工部和水師,都需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以便在大幅提升軍艦質量的前提下,重新建立一支足以與洋夷抗衡的艦隊。

但在一些小細節上,君臣之間卻是意見相左。

比如皇帝有意將工部虞衡清吏司,拆分成百工司與軍械司,並在這兩個部門裏提拔一些匠人,充任中層官員。

文臣們對拆分虞衡清吏司意見不大,對於新部門名稱不夠文雅的遺憾,也勉強能夠接受。

但對於超拔能工巧匠,在工部擔當中層官員一事,卻是頗有微詞。

自世宗皇帝以來,工部雖仍有部分能工巧匠被授以官身,但一般也就只能擔任九品、從九品,甚至不入流的小吏。

終其一生能達到八品的,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而依照隆源帝的意思,卻是要把匠人為官的天花板,再次拔高到六品主事,甚至是五品郎中的程度。

這可就動了文臣們的奶酪。

於是打從六月底,各家報紙就開始大肆刊發佚名文章,抨擊朝廷尊卑倒置有辱斯文。

等這些文章刊酵了一段時間之後,朝中又有人將之擡高為‘輿情’,在七月中旬聯名上奏,懇請皇帝三思而行,萬不可違背民意。

……

月上梢頭,來家小院。

來順不爽的卷了手裏的蟲二雜文,暗罵這年頭的作者當真坑爹。

每隔三期【半個月】才登五千字的‘劉備’,突然宣布延期也就罷了,作者竟還恬不知恥的,刊出了一篇褒貶時政的議論文。

內容不出意外,又在控訴朝廷超拔匠人,是尊卑倒置有辱斯文的荒唐之舉。

不是都已經聯名上奏了嗎?

怎麽還沒完沒了了?

這作者要麽是收了黑錢,要麽本身就是利益相關方。

呃……

這該不會是賈政寫的吧?!

來順腦中冒出個荒誕的想法,忍不住啞然失笑。

“順兒,出來吃飯了!”

這時廳裏傳來徐氏的呼喚。

來順把報紙壓在枕頭底下,挑簾子到了外面,就見徐氏把個湯盆放在桌上,又兩手捏著耳垂直吸涼氣。

“娘。”

來順不由勸道:“您都忙活一整天了,晚上隨便弄兩樣就成,還燉什麽湯啊。”

“哪那成?”

徐氏碗筷分別遞給丈夫兒子,嘴裏道:“這幾日你天天往鋪子裏跑,今兒城南明兒城北的,怕是腿兒都快跑細了,再不補一補怎麽成?”

“他如今是總掌櫃了。”

不等兒子張嘴,來旺先插口道:“各鋪子裏的管事們還能餓著他不成?每日裏大魚大肉慣了,回家還是弄些清淡的就好。”

來順也忙連聲附和。

隨後來旺在主位上坐定,又問徐氏東廂裏的灶膛有沒有徹底熄滅,待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後,這才招呼妻兒落座用飯。

因這院裏只有一家三口在,本就顯得有些冷清。

再加上臨近八月,那輪胎鋪子即將正式開張,便再怎麽努力鎮定,忐忑不安的情緒仍是揮之不去。

約略是為了緩解這沉重的氛圍,來旺主動破壞了食不言的規矩:“今兒我抽空又去了趟武選清吏司,打聽到初次襲爵的事兒,已經十多年沒有發生過了,要真到了那一步,這或許是個可以利用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