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間章轉場

隆源六年四月初七。

天剛蒙蒙亮,已經做了小半年九品司務的李慶,正一邊拿柳枝剃著牙花子,一邊晃晃悠悠的往工學走。

冷不丁突然聽到身後‘叮叮當當’的銅鈴響動,他忙往邊上靠了靠。

打從自行車廠正式量產之後,這種示警的聲音就迅速成為了街頭一景,尤其是工學裏,那些勛貴子弟為了趕時興,都會變著法的搞一輛來代步,李慶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因此連回頭掃一眼的興致都沒有。

不想他避到一旁,身後的自行車卻並未趕超,反而連續不斷的響著鈴。

這些勛貴子弟真是麻煩!

李慶只當是哪個紈絝想要沖自己顯擺,無奈的回頭望去,卻發現身後幾步遠的地方,董恂正騎在一輛新車上沖自己直齜牙。

“老董?”

李慶先是一愣,繼而上去一把將他從車上薅下來,老實不客氣的搶過車子跨上去,便捏閘撥鈴鐺,便好奇道:“這是你新買的自行車?艹,你小子哪來的這麽多錢,腐敗啦?”

因為陳萬三去了工部擔任十八路糾察隊總教頭【其實是總聯絡官】,李慶和董恂兩個自然而然的在工學裏抱起團來,目下關系雖還比不得同居合租的陳萬三親近,卻也是遠不是當初在蒙學工讀時可比,故此言語之間也沒多少避諱。

“滾!”

董恂瞪了他一眼,旋即又忍不住歡喜的咧嘴笑道:“老子這是拿舊報紙換的。”

“什麽舊報紙這麽值錢?這輛車少說也得二十五兩銀子吧?”

“還能是什麽報紙,就是咱們工盟發行的《大公報》唄!我這也算是托了皇上的福,前幾天不是都說,殿試的時候要靠工學的知識麽?那些酸丁嘴上罵的厲害,背地裏可沒閑著……”

月初的時候,皇帝在焦順的建議下,決意在殿試上為新政、為工學遴選人才,結果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消息提前就泄露了出來。

一時惹得新科進士們群情激奮,紛紛通過各種方式抗議朝廷此舉——而某些沒考上的更是大聲疾呼,表示應該以罷考的形勢來抵制。

但在表面上堅決抵制的同時,市面上有關於工學、新政的訊息,卻幾乎在瞬間被搜羅一空。

平日裏完全不被讀書人放在眼中的《大公報》,更是成了搶手貨,有不少人都在悄悄收購往日舊刊,到最後從創刊到本月初的一整套報紙,甚至被炒到三兩銀子。

而當初因為擔心《大公報》賣不出去,白瞎了眾人的心血,工盟有不少人都自費訂了報紙,董恂這個總發起人,更是咬著牙一口氣訂了十份。

結果好心有好報,就正好趕上了這一波洛陽紙貴。

李慶聽完這番緣由,直艷羨的什麽似的,可誰叫他平日裏白嫖慣了呢?家裏唯一一套《大公報》還是陳萬三訂的,那倔驢,只怕未必肯拿出來還錢。

再說了,三兩銀子也抵不了什麽大事。

他心不在焉的撥動著鈴鐺,正琢磨該怎麽開口,先哄董恂把這車子借給自己騎兩天,忽然就被董恂用胳膊肘拱了拱,他詫異轉頭,就聽董恂神神秘秘的問:“李慶,你聽說了沒,外面如今都傳,說皇上要借這回殿試重新親政呢。”

“前兒我就聽牛思源說了。”

李慶不以為意的道:“不過這事兒有什麽好議論的,等明兒殿試之後,事情自然水落石出。”

聽到牛思源的名字,董恂明顯有些不自在。

當初他將牛思源引為智囊知己,誰成想牛思源卻是鎮國公府的暗探,事後兩人因此斷了往來,如今雖同在工學為官,彼此之間卻反不如李慶來的親近。

李慶瞧出他心存芥蒂,不由笑道:“牛思源最近也不好過,這眼見勛貴老爺們對工學支持力度小了不少,他處在當中不尷不尬的,是兩頭不得煙抽。”

當初皇帝突然中風昏厥,勛貴們頓時就對工學的前景產生了疑慮,甚至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直到焦順做了儲君之師,勛貴們才漸漸回心轉意,但對工學的支持力度仍是大不如前。

“不提他。”

董恂擺了擺手,伺候卻變得沉默起來,也不知是在追憶往昔,還是感慨如今。

李慶又推著車子走了一陣子,覺得這玩意兒與人同行實在有些別扭,幹脆還給了董恂,趁著他小心翼翼接過去,突然做賊似的問:“王太尉的事情,你可曾聽說了?”

董恂一愣,迷惑反問:“哪個王太尉?”

“還能是哪個?就是給祭酒大人賜字暢卿的那位王太尉唄!我聽說這王太尉最近攤上大事了,他手下有個副將……”

按理說,王仁奉命進京打典也才五六天,事情本不該傳的這麽快,至少不該這麽快傳到李慶、董恂這個層面,但很詭異的,消息就這麽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