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難與爭鋒

從順天府門前的人潮中脫身出來,老徐很快便趕到了工學,並向守門的衙役出示了焦順留下的憑證。

那些衙役驗看完憑證之後,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但卻告訴老徐,祭酒大人眼下並不在衙門,早在半個時辰前就被內閣叫去宮裏備詢了。

至於需要備詢的事情,自然正是焦順一早遞上去的《論工程院考評疏》。

說實話,王哲王閣老雖然自覺穩操勝券,但也並未因此輕視焦順,反而在暗地裏做足了準備,將工學上上下下的因素全都通盤考量了進去。

可他還是沒能預料到,焦順會別出機杼,直接把這場爭鬥擴展到了工學以外,更將原本新儒與工學之爭,變成了新政與守舊勢力之爭!

猝不及防之下,原本定下的策略自然就用不上了。

按照他的想法,最好能將這份奏折押後再議,但內閣從來就不是某個人的一言堂——尤其是在創立新儒學派之後,他王哲更是成了內閣裏的少數派。

因此還沒等找出押後再議的理由,武英殿大學士徐輔仁便大手一揮,表示這篇文章完全可以一字不改的遞到禦前。

然後又故意拿話堵王哲:“連焦順這等人亦知教化的重要,既然王閣老總說新儒也是儒,料來肯定不會在這上面輸給什麽工讀生吧?”

王哲一時啞然。

這正是奏折裏最讓人為難的地方,既然是儒生,哪有不重視教化、擅長教化的?所以這頂大帽子扣下來,新儒學派是不想接也必須要接。

但真要是吞下這一劑毒藥,那日後想要進入工程院的新儒,大多都免不了要直面新舊勢力相爭的最前線——別說有多少人能做到了,就算是有這個實力,只怕也未必有勇氣去承受這份壓力。

到時候若連參加的人都寥寥無幾,那新儒入主工學的事情,自然也就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了。

真是好個不學有術的焦暢卿!

王哲心下喟嘆不已,面上卻仍是那副古井無波的樣子,捋須道:“正因涉及到教化,才更應該慎之又慎,切不可操之過急。”

“哈哈……”

徐輔仁聞言哈哈一笑,反問道:“若是這麽論,新儒也才成立未滿半載,又何必急於設立什麽工程院?”

“徐閣老,我只是就事論事罷了。”

“徐某難道就不是……”

“好了!”

一直沒開口的次輔賀閣老,這時放下了手裏的奏折,道:“王閣老說的在理,既然涉及到教化,便再怎麽重視也不為過——這樣吧,且先將那焦暢卿請來,有什麽不清楚的地方,讓他當面解說清楚之後,再遞交禦前不遲。”

這話明著看似不偏不倚,甚至是在偏向王哲,實則卻是封死了王哲押後再議的企圖——雖然賀閣老與徐閣老也同樣希望能壓制削弱工學,但卻更不想看到新儒做大!

他二人態度一致,王哲又被焦順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也想不到太好的辦法拖延,於是只得表態附議,命人去請焦順來當面質詢。

只是等到焦順奉命入宮後,卻並沒有被領到文淵閣,而是直接被帶到了乾清宮。

這是因為皇帝等的不耐,搶在焦順入宮之前,就派人催促內閣盡快對焦順的奏折做出評判。

後來得知內閣有意召見焦順後,皇帝便幹脆將三位閣臣請到了乾清宮裏,準備等焦順來了之後,直接開一場禦前會議,以便將設立工程院的事兒盡早定下來。

焦順匆匆趕到的時候,皇帝已經在吳貴妃的協助下,看完了那封奏疏,正準備詢問王哲的看法,聽說焦順到了,便忙命他入內見駕。

等焦順一進門,半歪在龍椅上的皇帝,便忍不住贊嘆道:“愛卿果然不負朕望,這教化之功選的、選的好啊!”

“臣愧不敢當。”

感受著王哲審視的目光,焦順沖著禦座微微躬身,從容不迫的揚聲道:“臣也是受王閣老啟發,才發現了工學眼下最大的短板——臣從來就不認為,工學和儒學沒辦法兼容並蓄,若能憑借教化破除偏見彌合分歧,使士農工商並行不悖各展所長,方是天下、是朝廷、是萬民之福!”

“好好好!”

這一番大義凜然的話,不出預料又引來了皇帝的擊節贊嘆,同時他將一只獨眼轉向了王哲:“焦祭酒此言,王閣老以為如何?”

王哲從焦順臉上移開目光,側轉身形恭聲道:“焦祭酒此言公忠體國,臣附議。”

打從得知皇帝準備召開禦前會議,他就知道事不可為了——在內閣裏還能打打機鋒,可當著皇帝的面,但凡對這個問題遲疑上一秒,都是在為新儒學派挖墳掘墓。

說白了,所謂的新儒學派,說到底不過是為了爭奪聖眷以及新政的主導權,而臨時拼湊出來的皇協軍罷了,如果不能表現出火中取栗的勇氣,那皇帝又憑什麽信重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