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會攻遼州(一)(第2/2頁)

“再三日後,三軍齊聚遼州,會攻遼州城。若有失期,休怪我軍法無情,壞了兄弟義氣!”

張順領了命令,便回到了營地。初時聽“紫金梁”這命令平平無奇,等他展開地圖一看,不由大吃一驚。

長子距離霍州二百余裏,距離太行山以東估計也不下二百裏。信使快馬加鞭估計也需要三日送到命令。

而霍州距離沁州一百五六十裏,太行山以東翻山越嶺到底武安縣估計也百余裏。路上再有所耽擱,估計怎麽也得七日才能到達約定地點。

而沁州、黎城與武安三地,距離遼州皆不過百余裏而已,而三者之間距離亦不過百余裏而已。

若是官兵沒有發現義軍意圖,那邊罷了;若是官兵發現義軍意圖,試圖“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那就會在一路義軍防守堅持兩天,便能夠得到另一路的支援。

原來這才是多路進發,分進合擊的精髓。三路進發到沁州、黎城與武安三地,其實就是後世攻擊-停止線概念。

其目的是將多路人馬布置到預定地點,壓迫敵人回轉空間,然後發起進攻,一舉消滅敵人。當初薩爾滸之戰,明軍發起會戰的手法,就是這種典型的分進合擊戰術,結果由於四路大軍或冒進、或遲緩,再加上對後金實力估計錯誤,反倒給了老奴各個擊破的機會。

張順之前從沒接觸過這種戰術,猛然拿到地圖算計半天,赫然發現這種會戰手法甚為高明。既可以相互掩護、相互支援,又可以集中兵力以多打少,心中不由佩服的緊。

那“紫金梁”哪裏想到,張順手中卻是擁有了徐子淵畫的山西地圖,雖然簡陋,竟是發現了他指揮戰役的訣竅。在眾人還在茫然懵懂期間,張順已經摸到了發起戰役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