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房山

當陳長梃在西山營地與左良玉戰作一團的時候,魏從義帶著麾下二百騎兵離開了倒馬關。

這一次魏從義帶領的士卒不多,相對於陳長梃和劉成麾下的騎兵來說,也不夠精銳。這些騎兵原本都是魏從義麾下的步卒,只是因為這些人多少出身於邊地,頗為有騎術,張順得到了張宗衡的馬匹以後,為了行軍方便,增強實力,便這剩余的馬匹撥給了魏從義使用。

魏從義因此對張順也頗為信服,他本人因為數易其主,名聲很差。結果張順不但不嫌棄他,還根據實際需要將這些難得的戰馬撥給他使用,他頗有感激之心。

這次為了瞞天過海,張順還特意將其他士卒的棉甲調撥給他,以便他沿途冒充往來的大明官兵。

這時代大明官兵不少人喜歡身著藍色棉甲,張順搜刮了全軍上下,算是給魏從義換上了一水的藍色棉甲,遠遠望去,基本和大明官兵無疑。

此外,張順又讓他們多攜帶旗幟,準備到了京師附近以後,大張旗鼓,以恐嚇京師權貴並吸引天下的目光。

萬事俱備,魏從義便一往無前的出發了。沿著從倒馬關流淌出來的唐河水,翻過了一座座山嶺森林,魏從義便來到了唐縣以北的完縣。

魏從義連道晦氣,嫌棄完縣名字不甚吉利,便迅速帶領士卒渡過了完縣,到達保定府易州。

魏從義又行了兩日,距離易州城頗近,見前面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魏從義便尋了一處渡口渡河。

也是魏從義嘴賤,他順口便問了渡口的老人一句:“老丈,此何如何稱呼?”

那老者聽了回答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此乃荊軻刺秦時,燕太子丹送別之河,易水也!”

魏從義聞言不由臉色一黑,總覺得和老頭是在詛咒自己,他差點忍不住要殺人。真是人倒黴,喝口涼水都塞牙縫,剛出征不久,就遇到“完縣”、“易水”,全是兇兆!

魏從義生於邊地,唯利是從,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沒有什麽信仰。其實卻不然。正所謂缺啥喊啥,邊地生存環境惡劣,朝不保夕。魏從義即使武藝高強,然而人力有時盡,天意命難為,仍然有困頓之時,所以此人有時候也便有了幾分迷信。

從倒馬關至京師,有五六百裏的路程,而自己麾下僅有二百騎兵,哪怕魏從義膽大桀驁,也不由有幾分怯意。

好在他也自幼熟讀用兵之法,深知“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用兵的成敗,不能取決於鬼神,不能取決於占蔔、星象,唯有取決於人而已。

想到這裏,魏從義也不由笑道:“古人雲,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我綏德亦不恐多讓,豈能讓荊軻專美於前乎?”

一言至此,但覺天地之間雲開霧散,一股豪情沖天而起。魏從義大聲喝道:“諸位兒郎,都與我打起精神來。兵貴速,不貴久。且與我急速北行!”

諸將士得到了魏從義的鼓舞,頓時士氣也提升了上來。將乃軍之膽,當魏從義憂慮的時候,他麾下的這二百騎兵也跟著心情忐忑。如今魏從義豪情萬丈,他麾下士卒也跟著熱血沸騰。

易州本來便是京師屏障,朝廷也在這裏設立了茂山衛,與紫荊關互為犄角,以拱衛京師。

只是朝廷懈怠,且輕視農民軍。雖然他們擔心農民軍驚擾京畿,也不過加強了山西方向關卡的警戒和派遣了盧象升以攔截農民軍北上的路線而已。

哪裏想到有人居然已經趁著朝廷猜忌盧象升的機會,已經突破了盧象升的防線,入侵到京畿附近?

所以易州幾乎毫無防備,當路過的魏從義遇到巡察的官兵的時候,也不過操著一口剛學會幾個月的山西口音,向他們應答道:“澤潞有重要軍情,特派遣我等返回京師,以報於兵部!”

結果這種漏洞百出的借口,都被當地守軍信以為真,大大方方的放了過去。於是,魏從義輕輕松松便到達了淶水縣,順天府的房山縣便近在咫尺。

這房山縣便是後世北京的房山區,哪怕距離這個時代的京師也是非常近了,只不過後世的房山區治所設在房山縣以東的良鄉而已。

房山縣雖然地近京師,卻不是河南等地通往京師的要道。若是商旅北來,基本走真定府、保定府、涿州一線入京。

魏從義走易州、房山一線,雖然道路難行,卻多是山地。一方面避開了人多眼雜,一方面有利於事有不諧及時逃竄。

這房山縣也是多山之地,後世所謂北京西山便在房山縣境內。這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又稱小清涼山。宛如騰蛟起蟒,從西方遙遙拱衛著京城。因此,古人稱之為“神京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