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孩兒兵(第2/2頁)

張順聽了,不由愣了半晌。他前世多是聽聞土地兼並之弊,未曾想大明竟然還出現大面積棄地而逃的情形。

當初張順在陳州亦見過百姓棄地拋荒的情形,只道這是極少數個例,不曾想天下竟然嚴重的這種程度嗎?

於是,張順便趁機問道:“不知先生可知,這棄地是為何故?”

宋獻策見張順避重就輕,也只好應道:“我本是個遊方道士,四海為家,常在豫東徘徊。往日所見甚多,是以略知一二。”

“我大明有糧長、裏長,納稅之時,數額皆有糧長、裏長分配。若是與其有了私怨、過節,定然為其所不容。再加上大戶勢大,小戶勢小,納糧之時,難免有田畝與賦稅不符之處。如此,這些小門小戶,多是家破人亡的下場。”

“大明賦稅素來按照黃冊和魚鱗冊征收,一府一縣一鄉一裏,素有定額。只是長此以往,編戶欲少,戶丁賦稅便欲重,百姓也只好棄了田畝,逃亡山林去了。”

“這些田畝若想發賣出去,必須將賦稅補了,不然哪個肯買?於是,天下百姓雖欲多,天下耕地卻欲少,朝廷賦稅拖欠欲多,遂至於此!”

張順前世雖然是個明粉,聽到此處也不由感慨道:“若此,這大明合該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