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書信

人都說“老奸巨猾”,張順只道這老山長如何狡猾,也在自己預料之中。他哪裏想到這廝就為了擡高自己的身價,居然像真的一般,演了半天戲給自己看。

也幸好他那弟子“堂長”黃德清“圖樣圖森破”,才暴露了他本來面目。

不過,張順也沒有打算追究此事。用人之道,使其長,避其短。此人雖然老奸巨猾,好在也沒有做出什麽過分的事情。

更何況此人又是這七十余人學子的山長,若是因為這點小事兒就打了殺了,未免失了這些人才的心。更何況此人已久年老體衰,說不定哪天就蹬腿去了,自己又何必做這個惡人呢?

一念至此,張順便笑道:“既然如此,還是有勞德清為我書寫幾份文書,遞與府城。”

說是文書,其實這本來就是屬於半公半私的勾當,也不適合拿來公開說道。

所以,那左冷禪也就拿出這三位公文,讓黃德清模仿著寫了三份書信。

張順親自對比了一下筆跡,發現還真有八九分相似,若非專門對比,哪怕是熟人也很難分辨出來兩者之間的區別。

特別是不但形似,而且十分神似。三份書信,三種字體風格,端的厲害。

由於是當場寫就,張順又親自檢查了一番,沒有找到其中有什麽暗語隱詞,這才放心下來。

這書信已經有了,至於請願的萬言書和前去情願的百姓倒也好找。那趙鯉子本就是孟津人氏,黃守才又在偃師很有威望,此事交付給趙鯉子處理便是。

話說那孫推府自從擔任了推官以來,向來秉持“法則刑也,不可擅用,唯上,唯利”的原則。

他為人圓滑,素來喜歡“一團和氣”,但凡有人遞了狀子,動輒便和稀泥了事。

當初巡撫樊尚燝要他捉了“河神”黃守才,處他一個“勾結匪類,以至禍及河南諸府”的大罪。

他權衡利弊,心道:不怕官就怕管,更何況巡撫樊尚燝既是官又是官,我豈能抹了他的面子。雖說那黃守才名聲雖盛,卻無甚實力,但等落入我手,只能任我拿捏。

兩相權衡,孫推官便上了巡撫樊尚燝的賊船,一邊下令捉拿那:“河神”黃守才,一邊派人去尋那黃守才的罪證。

也算那黃守才手腳幹凈,雖然遺棄在河裏許多船只,就是沒能抓到直接證據。

孫推府派人去偃師抓了漁夫舟子來問,都推說“前幾天天氣突變,寒風凜冽,不意吹走了船只,至今未曾尋得。不意竟在此處,感謝官老爺幫忙找回!”

孫推府知道這話就是胡說八道,那些漁夫舟子當然也知道這是胡說八道。可是“河神”黃守才畢竟名聲太大,不像普通平民百姓,找個由頭屈打成招便是。

若是反過來被他抓住了把柄,說不得羊肉沒吃到,反惹一身騷。

好容易孫推府把人也抓到手了,還找到了可以作為證據的一錠官銀。結果巡撫樊尚燝被革職查辦了,孫推府簡直是欲哭無淚。

自己忙前忙後,白白得罪人不說,結果後面的主謀倒台了,這可怎麽辦?

要說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黃守才剁了,這孫推官也沒那膽子呐。

如今流寇四起,且不說流寇會不會打著給“河神”黃守才報仇的名義,來找自己的麻煩。就是不小心把那些受過黃守才恩惠的漁夫舟子逼反了,就沒有自己好果子吃。

沒辦法,孫推府只好硬著頭皮把黃守才關在牢裏,好吃好喝的供奉著,生怕有個閃失。可他又不敢把他放出去,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這一日,他一邊讓家裏的丫鬟給自己扇著扇子,去去暑氣,一邊頭疼此事。

突然他聽到小廝來報,外面先後來了二三個信使,送來了下面知縣的書信。

孫推府只道是哪個知縣又私事求他,便命他們進來了。等到這三人把書信呈了上來,孫推府打開一看,不由大喜過望。

原來這正是孟津縣知縣的書信,上面寫著:黃守才治河有功,活萬人性命,不是官吏,勝似官吏。且不說此人無有造反動機,即便有過,小懲大誡也就罷了,不然若是下次黃河決堤,又該找誰去治理黃河呢?

再拆開一封,卻是偃師知縣的書信,上面寫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黃河兩岸,素來有百姓以漁渡為業,黃守才在其中素有清名。

若是孫推官想興大獄,需調來兵馬,謹防有變。若是僅僅和黃守才有仇,打一頓板子出出氣也就罷了,有何必逼的這些人狗急跳墻呢?

而最後一封則是鞏縣知縣的,大體意思也差不多。不過這鞏縣知縣特意提到:黃守才治河有功,素有雅望。如今三縣百姓聽聞黃守才被抓,欲上萬言書,請求孫推官及時判決黃守才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