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呂維祺訪董氏(第2/2頁)

董延策臉上陰晴未定,半晌才揮退了下人,嘴裏蹦出了兩個字:“你說!”

“元末豪傑四起,明太祖承天應命以取天下,遂有二百余載江山。自古以來,從秦皇時起,天下豈有逾三百年江山乎?如今朱氏將亡,董氏欲無動於衷乎?”呂維祺慷慨激昂的問道。

“漢有四百年天下,宋亦有三百載江山,豫石何言無三百載江山乎?”董延策好歹也是進士出身,有些見識,不由質疑道。

“漢室中道而衰,及至光武,如同再造;宋至百余年而折,失半壁江山,余則苟延殘喘罷了,何足道哉?”呂維祺身為理學大家,學問沒的說,頓時把董延策駁道啞口無言。

“即便朱氏將亡,又和舜王有什麽關系呢?秦失其鹿,天下公逐之,豈獨舜王哉?”董延策見正面辯不過,連忙轉化角度質問道。

“舜王有七勝,當取天下,請君聞之。”呂維祺聞言胸有成竹當應道。

“一曰:仁勝。舜王不虐不殺,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此乃王師也!”

“二曰:義勝,舜王起兵,以伐無道。如今崇禎在位,上有天災,下有人禍,天下有傾覆之虞。其余之輩或助紂為虐,或飄蕩劫掠,皆亂臣賊子耳,何如舜王哉?”

“三曰:兵勝,舜王自起兵之日,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怠天助之也?”

“四曰:民勝,舜王自居洛陽,雖然兵事不斷,卻依舊憂心百姓。如今兵事未熄,早命我等準備補耕、滅蝗諸事,此豈非帝王之道哉?”

“五曰:士勝,舜王起兵之初,尤重文士。每到一地,必訪其遺賢,聆其教誨。即便有所忤逆,亦不怒不殺,此非胸懷大志,寬宏大量乎?”

“六曰:糧勝。舜王即取福王府,得金銀二百萬,富甲天下矣。其卻簡樸依舊,多數拿來購糧,以為長久之計,此非計遠乎?”

“七曰:智勝,舜王如今雖僅有洛陽一地,卻早已經知天下形勢,以天地為盤,眾生為子,攪動天下風雲,此非智謀過人者乎?”

“凡此七者,皆超乎常人,其志在天下可知矣,虛齋豈能無動於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