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重甲(上)(第2/2頁)

這件所謂的“板甲”其實就是是一件半身板甲,很是厚實沉重,張順搬起來掂量了一下,差不多有五十斤重。

原來當初傳教士高一志在張順哪裏受挫以後,眼見義軍實力越來越大,他不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忍不住寫信給其他傳教士求購千裏鏡、自鳴鐘、鐵甲、手銃等奇物,試圖用來討好張順,來換取在義軍轄區的傳教之事。

結果這些東西到手以後,剛巧張順帶兵攻入陜西,又錯失了良機。

只是東方不亮西方亮,高一志這邊努力失敗了,他沒想到自個教友王徵反倒和張順打的火熱。

於是在王徵請求下,他便把這個東西送了過來,讓王徵送與張順。

那全身板甲在歐洲也只是貴族特意定制的玩物,他們這些傳教士去哪裏找一副送給張順?

所以找來找去,最終無奈從澳門葡萄牙軍官手裏購買了一件質量較好的半身板甲。

張順仔細研究了半天,發現這胸甲居然比杜弘域送來的鐵甲甲片還要厚實一些,但是鐵質似乎不太好。

“這個質量不太行吧?”張順敲了敲胸甲,不由疑惑的問道。

“咳咳……那個,一時之間難以尋得精良之物,只得濫竽充數……”王徵沒想到張順是個內行,一下子就觀察出其中的問題。

原來按照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對大塊金屬難以進行復雜的熱處理。

所以除了少量貴族定制的華麗、精良的全身板甲以外,普通士卒穿著的胸甲,質量並不是非常出色。

甚至早期胸甲,很多都是熟鐵的貨色,只能靠堆厚度增加防禦效果。

後來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中低級軍官也能買得起低碳鋼水準的半身甲,情況稍好一些。

但是和精制的小塊甲片比起來,質量上還是要差上一籌。

如果和擲地有聲的冷鍛甲片比起來,那更是相差不可以道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