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朱燮元的判斷(第2/2頁)

你道為何?

原來宣府大同兩鎮雖在籍兵馬二十萬左右,實際不過十五六萬耳。

就在這十五六萬兵馬之中,還有數萬調往遼東充當客軍,大多數又要駐守堡壘、城池,實際能動用之不過兩萬而已。

而就這兩萬機動兵力,宣大總督張鳳翼還需要防備韃子、北虜兩處威脅,實在是守有余而攻不足。

故而朱燮元請求支援的書信他收到以後,遲遲未能回復,實在是左右為難,難下決斷。

“報~左督師朱燮元再度來信,聲稱‘賊人’欲大舉進犯,奪取山西全鎮,請求軍門率領大軍,盡快南下支援,遲者悔之晚矣!”就在這是又有幕僚急急忙忙闖進來匯報道。

“知道了!”張鳳翼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

“他有他的難,我亦有我的難!朝廷十余萬大軍盡聚薊遼,謹防後金,豈有余力哉!”

事情就是這麽可笑,堂堂大明,如今除了各地駐守兵馬以外,實際能抽調出來的野戰兵力,恐怕也就十萬之數。

而就這十萬之數,也像撒胡椒面似的,分散在河南、南直、保底、登萊、宣大三鎮以及薊遼、昌平等地。

一時間無法聚集在一起,大明朝廷欲與賊人一較高下,決一死戰亦不可得。

“回復督師朱燮元,告訴他我已經編練了兩萬精兵,隨時可以南下。”張鳳翼不由冷靜道。

“前提是我要見到人,見到賊人大舉進犯,然後方可用兵,否則一切免談!”

張鳳翼擔任兵部尚書多年,大明朝野什麽情況,心裏早跟明鏡似的。

就在他回復左督師朱燮元的同時,早書信一封呈到禦前,向崇禎皇帝朱由檢請求:隨時準備調用駐紮在薊遼等地防備後金的客軍入關,參與可能爆發的山西大戰,一場最終決定大明最終命運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