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蒲坂津

農歷的二月總是十分短暫,從義軍南路軍攻入懷慶府起,到大破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

再到大名府滑縣袁時中率領饑民起兵,一直到洪承疇攻克衛輝府城,將楊嗣昌、朱大典驅趕至彰德府止,時間終於來到了三月。

明崇禎九年三月初二,蒲坂渡春風和煦、翠柳碧波相映成趣,到處一副春機盎然景象。

然而,駐守在此地的參將鄭嘉棟望著如此良辰美景,心中卻沒有半分旖旎之情。

往日熱鬧非凡的蒲坂津,如今卻是門可羅雀,只有寥寥幾葉扁舟漂沉浮在浪濤之間。

蒲坂津,又稱蒲津關、大慶關,地處蒲州西門外四裏,與陜西隔河相對。

自古天下有事,爭雄於河、山之會者,未有不以河東為噤喉者也。

河東乃陜山之噤喉,而蒲坂乃河東之噤喉。

故而此地對於東征的義軍來說,乃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對駐守山西的明軍來說,則是扼其險要之處。

在歷史上,黃河東岸謂之蒲坂津,黃河西岸謂之夏陽津。

後來黃河西岸陜西境內的夏陽津改稱作臨晉關,大慶關。

原本這兩地渡口之間,設有浮橋供人通行。

結果在宋嘉佑五年河漲橋壞,遂不能用,只能用船擺渡。

而到了萬歷二十六年,河潰岸西徙,原來的河關竟留在河東,以至於陜西不得不新立河關,重新恢復河運。

不過,也因此導致了陜西同州朝邑縣有一塊飛地,遺留在黃河東岸。

而如今的參將鄭嘉棟,正站在這塊遺留飛地沿岸,望著滾滾黃河發愁。

“將軍,最近半個月,賊人境內糧草、兵馬頻繁調動,恐怕這幾日便要有大動作!”早有探子急急忙忙的匯報道。

“知道了!”鄭嘉棟沉著臉,點了點頭,多余的廢話一句也沒有說。

這個時代雖然通信技術落後,但是並不代表交戰雙方都是聾子瞎子。

任何一個成熟的政權,都在敵方境內設有間諜收集情報,一旦一方有所異動,另一方便能早作準備。

當初義軍剛開始動員的時候,詐稱“欲伐漢中”,多少迷也惑了山西上下的判斷。

但是隨著距離義軍舉動越來越肆無忌憚,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義軍就是準備大舉進攻山西,哪裏還哄得了人?

如今蒲坂渡守軍也只有千余人,如何抵擋這些如狼似虎的義軍?

“將軍,要不要……要不要上報給新任巡撫?”左右早已經肝膽俱裂,忍不住建議道。

“早已經報過了,不用費事了。估計不等個十天八天,根本不會有結果!”鄭嘉棟苦笑著搖了搖頭道。

這個時代調動、動員兵馬的速度十分緩慢,且不說腐朽的大明如何,就連義軍策劃此次出征,前後也準備了三四個月。

如今鄭嘉棟等人即便把緊急軍情上報上去,又能如何?

大明朝野上下誰能有本事突然變出十萬大軍來,把“順賊”堵在黃河西岸?

“傳令下去,加強黃河沿岸警戒,謹防賊人偷渡。其他人整理好甲胄,磨亮了刀槍,隨時準備戰鬥!”鄭嘉棟想了想,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準備工作。

左右聞言不由大驚失色,失聲道:“將軍,若是賊人大舉進攻,單憑我等千余人,這如何擋得住?”

“放心吧,賊人雖多,奈何有黃河阻隔,豈有飛渡之理?”鄭嘉棟聞言笑道。

只是話音剛落,他生怕引起眾人不滿,又補充道:“如果真到萬不得已之時,鄭某也不會以卵擊石,還請諸位放心!”

鄭嘉棟又不是傻子,他不為自己前途著想,也得為自個身家性命著想。

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飯,自個手底下就千把人難道還想抵擋“順賊”十萬大軍不成?

所以聽左右追問,他只好提前作個口頭保證,以免到時候被人“借人頭一用”。

且不說駐守在蒲坂津的鄭嘉棟如何思量,且說就在這個時候鎮西將軍陳長梃千裏迢迢趕回到西安城。

“舜王殿下!”一路風塵仆仆尚未來得及接風洗塵的陳長梃,率先拜見張順道。

“義兄,快坐下歇歇!”張順不由欣喜的問道,“不知傷勢可好了一些?”

“不……不妨事了!”陳長梃聞言不由尷尬的摸了摸脖子道。

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回來張順說叨他。

西征之前,張順千叮萬囑讓他不要以身犯險,結果自己頭腦一熱又沖了上去,差點小命都給留在了那裏,如今又有何顏面面對張順?

“沒事兒就好!”張順這一次倒沒有發火,反倒溫和的笑道。

“我嫂嫂也為你生兒育女,若是你有個三長兩短,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

你不是喜歡帶綠帽子嗎?再這麽玩,我就給你帶一頂真綠帽子,看你還莽不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