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蒲州與何復

“殺,殺,殺!”無盡的殺聲遙遙傳了過來,把參將鄭嘉棟從沉睡中猛地驚醒了過來。

終於來了!

白白擔驚受怕了這許多天,本該驚恐萬分的鄭嘉棟,沒想到自個卻突然心安了起來。

“外面什麽情況?”鄭嘉棟一邊草草的披上衣服,一邊開口向匆匆忙忙闖進來的侍衛問道。

本來驚慌失措的侍衛,見參將鄭嘉棟如此胸有成竹,頓時安心了三分,連忙匯報道:

“賊人摸過來了,見人就殺,見營就燒,一時間不知道來了多少人馬!”

“趕快替我披上鎧甲!”鄭嘉棟有條不紊的下達著軍,好一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模樣。

明末的常見鎧甲樣式,一般都是棉甲和明甲,其實都屬於後世所謂的布面甲。

這種鎧甲可能在防禦方面未必比得上劄甲、鏈甲和板甲等樣式,但是卻穿戴簡單、穿著舒適,便於將士應敵。

那參將鄭嘉棟也不例外,他早備有一身制作精良的冷鍛青面甲留作作戰使用。

在左右親衛幫助下,鄭嘉棟如同穿衣服一般,三下五除二便披上了這件鎧甲,心中不由又安心了幾分。

左右又取了鐵臂手,要為其綁上,卻被他擺了擺手拒絕了。

穿上鐵甲是為了保命用,綁上鐵臂手是為了搏命用。

如今他只想保命,不想搏命。

鄭嘉棟抓起鳳翅盔往頭上一戴,把腰刀往腰間一挎,便下令道:“且隨我出帳!”

等眾人領了軍令,和他一起出了中軍大帳。

只見外面一片火海,照的黑夜如同那白晝一般。

營地裏早充滿了廝殺聲、喊叫聲和慘叫聲,果然是不知道“賊人”究竟來了多少人馬。

鄭嘉棟不由眯起了眼,掃視了一圈道:“走,咱們收攏些隊伍,先往退守蒲州再作計較。”

依照這些年的作戰經驗,他敢斷定這一次前來偷營的“賊人”不會太多。

如果這個時候組織起人手,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然而鄭嘉棟並沒有打算繼續死扛,而是選擇退讓一步。

為什麽?

因為這沒有意義!

鄭嘉棟作為一員宿將比別人更明白,自己手底下只有千余人,即便拼光了,又能抵擋“順賊”幾時?

現在打又打不過,降又容易被別人借人頭一用,既然如此,何不以退為進,再作打算?

隨後,他收集了三五百士卒,擊退了前來騷擾的義軍,便一路往蒲州趕去。

蒲州治河東縣,城周八裏,距離蒲坂津不過四裏而已。

鄭嘉棟突破義軍阻攔,一口氣便奔回到蒲州。

參將鄭嘉棟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自己憑借蒲州城防守,“賊人”一時間奈何自己不得。

那麽自己就立於不敗之地,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再不濟也可以隨時投降,當可萬無一失。

不曾想鄭嘉棟剛剛入城,卻是驚動了一人。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張順的故人,原嵩縣知縣何復,字見元。

之前因為在嵩縣“禦賊”不利,慘遭貶謫戍邊,後來經人舉薦,才得以起任。

何復起任以後,官聲斐然,不久便升任蒲州知州。

何復到任以後,一邊勸課農桑、修葺城池,一邊尋訪壯士豪傑,謹防義軍東進。

這一日他正在沉睡,忽聞城中一陣聒噪,連忙一躍而起,擎劍而出,高聲喝道:“外面何事喧嘩?”

“老爺,外面官兵打了敗仗,要退守城中,守兵不許,是以起了沖突。”早有仆人連忙上前應道。

“龍鳳何在?且隨太守前去查看!”何復話音剛落,早有一個大漢應了。

眾人聞聲望去,只見此人不過三十三四年紀,八尺左右身高,臉瘦須長,目光如電,手持一根丈二大槍,頂天立地。

原來此人正是何復招募過來的壯士喚作姬龍鳳,乃山西蒲州諸馮人氏,善使一杆大槍,有飛馬點椽頭的本事,故而被人喚作“神槍”。

椽子乃是古代房屋壓在檁條上面的承重結構,一般壓在瓦片的下面,在房檐處露頭,故而有“出頭的椽子先爛”這個俗語。

那椽子一般不過兩三寸粗細,本就不容易被擊中。

此人能夠飛馬點椽頭,足見其槍法精湛。

故而那何復得此人之助,喜不自勝,常攜其左右,以為心腹。

話說姬龍鳳領命以後,帶領三五十好漢護著何復趕到了蒲州城西門,果然望見城下混亂一片。

經過蒲州知州何復再三確認,這才將那參將鄭嘉棟放入城中。

話說鄭嘉棟入了蒲州城,把事情一說,本以為定然嚇破了面前文士的膽子。

不意何復卻當機立斷道:“此必‘順賊’欲大舉犯我蒲州,非一人所能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