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營壘(第2/2頁)

兵法曰:致人而不致於人!

張順明白其中的道理,那身經百戰的“大清國皇帝”洪太沒有理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既然你想讓我調整防守重心,那我勉為其難的調整一下,但是決不能如你所料那般把整個防守重心全調整過去。

古代中式戰爭,有一個明顯有別於其他地區戰爭的形式,那就是營寨。

凡大戰將起,先立營寨,然後求戰。

之所以如此,這是由交戰雙方的工程作業技術和交戰規模造成的最佳選擇。

兵法曰:未慮勝,先慮敗。

數萬人馬,疾行千裏,遇敵而戰,非曠日持久不能分出勝負。

如果一方安營紮寨,而另一方面卻不然。

一旦三兩日不分勝負,沒有營寨一方不但要風餐露宿,更是要時時刻刻面臨著對方的襲擾,後勤輜重又無法存放,那自然唯有失敗一途。

故而,雙方大戰將起,第一步較量就是安營紮寨。

這安營紮寨也分成不同的標準,若是尋常行軍,自然是設置柵欄,稍作布置便罷,這是臨時營寨。

若是駐紮時間較久,那就需要伐木壘土,幾如築城,這個便是長久營寨。

而如今雙方這種集營寨和堡壘為一體,攻防兼備的防禦體系,已經不能再稱之為營寨,而是由一處處防禦點組成的戰爭營壘。

每一處營壘的挖掘和堆砌,就好像棋手在棋盤上落子一般。

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早已經刀光劍影。

如此過了七八天,雙方皆立營壘完畢,張順和洪太兩人鬥了個旗鼓相當,不分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