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錢糧二事(第2/2頁)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沒有能夠深刻認識到錢糧之間比例問題。

孫承宗、孫傳庭部分意思到了這個問題,分別采取了屯田和請屯的措施進行改革,一定程度了緩解了北方的錢糧矛盾。

但是,由於這兩人只是著眼於“缺糧”這個表面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明末經濟的根本問題。

故而,隨著兩人的軍事失敗,而改革徹底失敗。

張順不同,張順身為前世之人,剛開始雖然也局限於“缺糧”這個問題,但是他跟前前世所學的經濟學知識,很快就意識到了明朝錢糧不均衡的問題。

故而采取了“以糧代餉”的方針,調整兩者之間的比例,並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然而,等到義軍占據北方大部分地區以後,這個錢糧比例的問題再度浮現在張順面前。

“聽,我們姐妹幾個算是聽明白了!”四女很快就提出了之間的問題,“但是,咱們現在只掌握銀錢,糧食掌握的並不多,怎麽辦?”

張順這一次通過“三大案”掌握了大量的白銀,但是糧食還是不夠,怎麽辦?

“不妨事,一個是咱們手裏已經有了二百萬石糧食,等洪承疇占據臨清,估計也能獲取幾十萬石糧食,暫時這個是沒有問題了!”張順笑道。

“但是,對咱們來說,最關鍵之處就在於夏糧和秋糧的征收!”

在義軍清理了大量勛貴、文官和寺宦以後,張順的新政權能不能征上來稅收,這才是義軍成敗的關鍵。

“那……他們能聽殿下的話嗎?”四女聞言皺了皺眉頭,不由開口問道。

“沒問題,他們可以不聽咱們的話,但是有些人的話他們總是要聽得!”張順笑了。

“誰?”

“都察院!”

明代都察院由禦史台發展而來,下設一十三道監察禦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