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岌岌可危的東江鎮(第2/2頁)

原來這大明本無東江鎮,只有鎮江堡,即後世丹東地區。

此地乃“朝鮮王朝入貢必經之路,又為登萊之咽喉,而金蓋復海四衛之門戶。鎮江一失,朝鮮必亡,海道必危”。

時值遼東老奴起兵,割據遼東。

時任練兵遊擊的毛文龍得知此地空虛,趁機襲取,以至於後金朝野震動。

雖然後來後金又奪回了鎮江堡,但是拿毛文龍沒有辦法,只得導致向朝鮮施加壓力。

朝鮮沒有辦法,只得反過來找毛文龍商議,最終雙方商定,讓毛文龍撤到鴨綠江口的皮島。

如此以來,朝鮮也算是對後金有了交代,而毛文龍亦有了立足之地。

由此,毛文龍以皮島、鐵山、寬甸及叆陽為根基,招徠遼東流民,遂得開鎮。

毛文龍以此為根基,先後攻占附近雲從、須彌、獐子、石城、長山、廣鹿等島。

遂後又先後收復金州、旅順等地,完成了對後金的海上封鎖。

然而,雖然毛文龍做的這一切功績赫赫,但是卻全部由其一手建立。

對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說,假以時日,未必不是又一個“老奴”,故而雙方嫌隙漸生。

這才有了後來袁崇煥擔任薊遼總督,然後矯詔殺死毛文龍之事。

隨著毛文龍身死,大明朝廷為了控制東江鎮,又試探“分而治之”,進而引起了東江鎮的內訌和衰落。

如今的東江鎮,金州、旅順及其附近島嶼幾乎全部陷落,皮島附近的島嶼也損失大半,已經到了瀕臨滅亡的邊緣。

實際上,在原本的歷史線中,東江鎮將明年年初就會徹底覆滅。

“殿下,怎麽辦?”四女頗有代入感,經張順這般講解,頓時一個個憂心忡忡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