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坐困蛇山(第2/2頁)

兩者之間的選擇,取決於韃子的“胃口”。

如果多鐸想吃下整個義軍主力,那麽他一定會從廣寧方向發起進攻。

如果多鐸只想重挫義軍,吃下祖大壽一部,那便會從鎮寧堡南下,將祖大壽圍困於蛇山。

兩種選擇,皆有利有弊。

若是選擇前者,雙方兵力相近,萬一讓張三百和祖大壽、楊國柱合兵一處,先破了他鎮寧堡方向的兵馬,然後再追擊多鐸主力,到時候就弄巧成拙了。

如果選擇後者,固然穩妥一些,但是也會面臨著張三百的拼死救援,到時候能不能吃下,還是兩說。

但是如今最關鍵的是義軍不知道後金準備選擇哪一個方向,這才是讓張三百猶豫不決的關鍵問題。

兵有主客,本來義軍分兵奪取金州,威脅遼南一帶,讓多鐸西、南不能兼顧,這才掌握了主動權。

結果張三百也沒想到多鐸竟然還有這手,關鍵時候反將一軍,反倒讓義軍陷入被動。

“大概……大概還能夠撐十余日!”吳三桂猶豫了一下,最終實話實說道。

“當初我軍為了盡快追擊韃子,我們只攜帶了十日之糧……”

“十日之糧?”張三百聽了這話,心中也不由產生了一股懊悔之情。

如果祖大壽只能撐到十日,那遠遠不夠支撐到義軍在金州方向給到足夠的壓力。

而如果金州方向的壓力不夠,東江鎮方向又岌岌可危,那麽這一切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原來正如祖大壽所料,當初張三百惱怒他給自己下套,便反將了他一軍,逼他前去追擊多鐸。

當然,其實張三百這一手也不完全是為了個人恩怨,於公於私也自有計較。

他認為遼東軍和後金交戰多年,吃過的敗仗不計其數,理當頗有的經驗。

即便這一次再吃一場敗仗,也不會傷筋動骨。

反倒自己可以借機麻痹多鐸,讓他自以為得計,放心撤往遼南。

而在這個時候,張三百就可以帶領義軍主力再度追擊,定然能那他多鐸留下一個難忘的教訓。

只是張三百萬萬沒想到,只因為自己這一點私心,竟然壞了事兒,反倒為後金所趁。

其實這倒是張三百想偏了,實際情況是這張三百雖然被張順培養出來,成為了方面之將。

奈何他終究身份地位差了一籌,眼光依舊有所不及。

原來這廣寧地位非同小可,除了義軍占據此處,能夠在冬季渡過遼澤,直接威脅後金盛京以外,更是切斷了後金與東面蒙古的聯系。

而更讓多鐸不安的是,一旦廣寧為義軍所有,那麽義軍就會有機會向北聯系上科爾沁部。

如果說廣寧一帶是後金連接漠南蒙古的西南大門的話,那麽科爾沁部則是後金遮蔽西北方向漠北蒙古的屏障,這也是後金立國以來,頻繁和科爾沁部聯姻的重要原因。

然而,這一切卻也被禮烈親王代善的私心所壞。

當初,代善為了削弱多鐸和科爾沁部的聯系,故而哄騙他把科爾沁出身的大玉兒和海蘭珠獻給張順。

本來那代善以為,科爾沁部居於北方,中間又有後金和察哈爾附近的蒙古部落阻隔,萬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事情變化這麽快,才短短幾個月功夫,義軍便殺到了廣寧。

這科爾沁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實際上總共分成了十部。

其中海蘭珠、大玉兒都出身於科爾沁左翼中旗,這也是後金用以控制科爾沁部的核心部落。

若是真個讓義軍借機聯絡上了科爾沁左翼中旗,那麽整個科爾沁都有倒向義軍的風險。

對蒙古部落來說,朝秦暮楚、蛇鼠兩端,乃傳統美德。

只要有足夠的利害關系,他們能賣了自己同族,自然也能賣了已經岌岌可危的愛新覺羅氏。

而這種威脅,甚至比後金失去了金蓋復海四州還要可怕。

畢竟,在立國之初,後金就曾失去過這四州之地,卻從來沒有失去過科爾沁十部的支持,這才是多鐸冒險一擊的根本原因。

他必須給東征的義軍主力以重創,以確保廣寧的不失。

只有廣寧不失,多鐸才能安心的前往遼南,救援金復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