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目標遼陽(第2/2頁)

只是此事距今已經十余年之久,河道淤積,不知是否還能行船。

“如何不行?”那老漁民聞言不由笑道,“明太祖開國之初,清淤鑿石,疏通遼河,海船可抵遼陽、鐵嶺及開原之老米灣,年運糧餉不下百萬。”

“及萬歷以後,遼事再起,雖不復國初之盛,百石之船往來無憂。”

“今韃子雖毀我船廠,殺我船工,燒我船只,然而歷次走私亦多走此河。”

“哦?既然如此,那還請老先生為我召集船只,待收復故土,舜王自有賞賜。”黃得功聞言雖然將信將疑,不過仍然假意道。

“還請將軍稟告舜王,義軍若能驅逐韃虜,推翻殘明,讓百姓安居樂業,我等雖死無憾,安用賞賜耶!”那老者不由笑了。

“好,此話我一定轉告舜王殿下!”黃得功聽的這裏不由一愣,然後眼睛就濕潤了起來。

他本是遼東出身,對遼民之苦自然是身同感受。

先前“高淮亂遼”,大明走遼東民心盡失,多有投女真者。

結果,不曾想趕走了豺狼卻來了虎豹,女真得勢以後大肆屠戮遼民,殘暴更勝大明,這正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故而,待到洪太上台,略施善意,遼民便無不感恩戴德。

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遼民連幾十年前的“高淮亂遼”尚且記得,如何記不得十余年前的殺戮舊事?

想到此處,黃得功突然明白了遼民的心理。

如果現在新來了一股勢力,一不造殺戮,二不起盤剝,那自然是堯舜禹湯,感恩戴德了。

果然,又聽那老者講述道:“將軍到了遼陽以後,不須管舊城,只管攻打那東京城。”

“那東京城城周六裏,城中為韃子所居,將軍只管興兵,無誤殺我漢人之虞。”

“若是攻城不順,可盡招舊城百姓助戰。”

“昔,老奴入主遼陽,多造殺戮,遼人恨不能寢其皮,食其肉,正因為如此,那老奴才不得不倉皇而去,改都沈陽。”

原來當初老奴入主遼陽以後,強行推行奴隸制,引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

這導致老奴不得不別築新城,以免為漢人所趁。

再後來,老奴發現若是被明軍打來,新城“東京城”就會孤立無援,面臨著遼民和明軍的雙重威脅,這才遷都沈陽。

只是無論老奴,還是洪太、多鐸都沒有想到,這一個可怕的威脅,明軍沒有能夠實現,反倒讓義軍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