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朝天使(第2/2頁)

“一曰貿易,我意專派一使,探查沿途道路,徹底厘定你我兩國海上航道,以免路上折損,你以為如何?”

“此乃理所當然耳!”那金堉一聽有這好事兒,連聲應道。

“不過,以微臣淺見,我國船只遠不如上國,還請還歸故登州道為佳,還請殿下參詳。”

“哦?此事待探查完畢以後再定,姑且不提!”張順聞言在心中暗暗記了一筆,然後又繼續道:“二曰通使,吾聞日本國在朝鮮之南,不知可有海路相通?”

“有,有,有!”那金堉哪裏料得到張順的心思,他見張順發問,連忙笑著應道,“若從我國石多山出發,可先往漢城,然後再由漢城折往釜山,再由釜山前往九州博多港。”

“哦?原來如此!”張順聞言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你道張順為何有此問?

原來他研究了與朝鮮貿易的海上航線很久,卻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所謂的“環渤海航線”,其實是一條“斷頭路”,走到朝鮮就不得不折回來。

無論這朝鮮還是遼東,相對來於中原來說,都是物資匱乏之地。

這就意味著中原之地在和遼東、朝鮮做生意的過程中,不見會“出超”,更會有部分運力白白浪費掉。

拋開出超入超不提,單就運力來說,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那麽盡量形成一個閉環的貿易航線。

而若想形成一個貿易閉環,那麽這一條貿易航線就不能止步於朝鮮。

於是,張順又想到了那個“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

日本是一個島國,和中國海上貿易也很興盛。比如折扇、日本刀都是有名的日本國貿易品。

如果義軍能夠開拓出一條從登州至朝鮮,再至日本的航線,就能銜接上日本前往江浙的航線,徹底形成閉環。

實際上事情正如張順所料那般,在朝鮮通過朝貢和大明貿易的同時,其實也通過釜山在和日本貿易。

甚至中國的一些布匹、藥材、瓷器、茶葉等物,更是朝鮮轉手貿易的大頭。

這條貿易航線一直存在,只是由於缺乏官府的支持,中國的商人往往航行到朝鮮而止,缺乏進一步探索的動力。

可憐這金堉雖然是朝鮮大儒,對此經濟學問並不精通。

被張順三言兩語,便套出了關鍵信息而不自知。

張順聽到此處,頓時心裏火熱了起來。

先通航,然後再通商,進一步水師跟進,開通商口岸,再建立租界,進而建立殖民地。

前世列強的手段,一套接一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張順也會依葫蘆畫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