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歷法之爭(上)

“哎呀,王先生,你怎麽來了?”張順一臉訝然的看著王徵道,“快,快快賜座!”

“驚聞陛下登極大寶,故而前來賀之!”王徵聞言一愣,連忙回答道。

原來像他這般官吏,非有旨意不能擅離崗位,更不能擅自入京。

雖然他仗著張順的舊情,不是很擔心張順處罰自個,但是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挑戰這個規矩。

於是,他猶豫了一下,不由繼續道:“凡新朝立,必易服色,改正朔。”

“今服色如何,本不當我言之,唯有正朔一項,還請陛下早下決斷才是!”

所謂“易服色”,就是改變官服和軍服的顏色。

比如秦朝尚黑,朝服、軍服多為玄色;明朝尚赤,官袍、軍服多為赤色。

如今大虞新立,應土德而生,以黃色為正宗。

然而,由於自唐代以來,黃色為黃帝專用色。

故而,張順特意下旨規定赭黃色作為帝王專用色,其他金黃色、杏黃色、淡黃色等顏色不在禁止之內。

但是由於明代服飾存量龐大,黃色又較為難得,故而大多數官吏只是在原有的官袍基礎上,繡上一些黃色的花紋,以示區別。

不過,在張順的強烈要求之下,工部幾經實驗,可采用較為廉價的黃柏根、黃芹、槐子、槐花進行印染,可得土黃色粗布,倒也可以滿足戎服之用。

所謂“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

也就是說改變年和月的開始時間,比如夏朝以正月為正,以“天明為朔”;而商朝則以“十二月為正,雞鳴為朔”;周朝則以“十一月為正,半夜為朔”。

故而《史記》記載,夏朝用“夏正”、商朝用“殷正”、周朝用“周正”。

不過,這種改來改去的法子太麻煩了,又容易影響農業生產。

故而自漢武帝再次以“夏正”為正以後,歷朝歷代往往以頒布新歷法,作為“改正朔”的象征。

當然,由於重新制定歷法,不僅工程浩大,而且耗時較長,有些朝代又使了一個取巧的法子,那就是把前朝歷法改個名字,繼續頒行。

比如明朝的朱元璋就把元朝的《授時歷》改為《大統歷》,繼續使用。

如今張順剛剛即位,不過粗略的了解了一些歷法的知識。

他還沒有下定決心,是繼續把舊歷法換個名使用,還是重新制定一部歷法,故而這王徵來的倒是時候。

“哦?先生如何以為?”張順心想你既然提出這個問題,想必心中已有定策。

“先前傳教士龍華民等人所呈《新法歷書》,俱用西洋之法,更勝我等百倍。”王徵不由笑道。

“其間多有不服者,經過數次驗算,新法皆‘與天密合’……”

“等等,等等,你是不是以為朕既看不懂歷法,又不好查驗當初的档案記錄!”就在王徵滔滔不絕的自賣自誇之際,張順突然開口打斷道。

“啊?”王徵聞言一愣,頓時不由面紅耳赤,羞愧的無地自容。

原來傳教士和王徵所謂的《新法歷書》,就是崇禎年間制定的《崇禎歷書》。

這《崇禎歷書》內容極其龐大,一共包括四十六種著作,長達一百三十七卷,主要內容包括:法原、法數、法算、法器、會通五部份內容。

其中法原,是講述相關的天文理論,一共有四十卷;法數,是制定的天文數學用表;法算,則是推算天文歷法所用的數學方法;法器,則是講述相應的天文儀器;而會通則是東西方單位換算表。

除此之外,還包括《治歷緣起》和《古今交食考》,講述制定歷法的經過,以及在制定過程中如何“碾壓”欽天監和東局的故事。

當初,張順剛剛收到《新法歷書》之初,乍讀之下,也不由感慨西方科技之發達,中華傳統學者之鄙陋、愚昧。

然而,不意當初傳教士上勸進表之際,卻被崇禎的妃子田秀英一語道破虛實。

當時,張順忙於登基之事,無暇分辨。

待到諸事已畢,他這才著人調出當初欽天監、東局、西局三方較量的原始档案以及崇禎的朱批、聖旨,這才發現傳教士不僅偷偷篡改了自己推算的結果,更是篡改了三者之間的勝負。

原來自從崇禎登基以後,徐光啟入朝,就一直鼓吹、推動西歷之事。

只是如此以來,卻惹惱了兩個人。

一個是欽天監監正戈承科,另外一個是民間學者魏文魁。

其中這戈氏族人多又習“司天”業者,例在欽天監供職。

也就是說這戈承科學的是家傳天文歷法,其主要觀點算法來自於《大統歷》,也就是元代的《授時歷》。

而後面一個魏文魁更不得了,在外人看起來完完全全是一個“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