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殺雞儆猴(第2/4頁)

這工業園對於人力的需求,便已更大了。

為了解決人力的問題,幾乎各縣對於從其他各府流落於此的百姓都極為歡迎。

甚至棲霞,已有專門的牙行,為了吸引人力,願意給人提供路費,專門前去接引。

這個時代,農人是最苦的,地裏刨食,且這地還不是自家的,糧稅加上地租,留給自己的糧食所剩無幾,且還是看天吃飯,稍稍收成不好,便可能餓肚子。

最重要的是,明明人力充足,可為了提高地租,士紳往往會將土地分割成小塊租種出去,佃戶越多,佃戶對於士紳的依賴性便越強,而所能租種的土地,也不過區區十畝八畝而已。

在這個時代,很難養活一家老小。

於是不少人願來太平府做長工或者短工。

有的人可能只是抱著打短工的心思來的,可覺得這兒雖然工作辛苦,竟可教自己一頓三餐吃飽喝足,還能閑下幾個錢,便連地也不願回去種了。

這種情況,在太平府三縣,還有臨近各縣,算是十分的普遍。

南直隸各府,已隱隱感覺到了壓力。

這種壓力是空前的,附近各府各縣的士紳,不得不拼命地減少地租,試圖想要將那妄圖流失的人力填補回來。

可即使這樣,去太平府的百姓,依舊絡繹不絕,何況彼此距離不遠,有不少人在太平府本身就有親戚,安置起來就更為便利。

起初許多百姓還開路引,到了後來,各府各縣便下意識地開始收緊路引,如此一來,便有人索性躲過巡檢司的盤查,悄悄動身。

這樣的‘流民’越來越多,何況這裏水路縱橫,根本不是區區一些巡檢就可攔得住,以至各府縣的情況,漸漸惡化。

偏偏各府縣還不敢找太平府要人,這太平府莫說那位公爵,即便是下頭的同知,官位也比尋常的知府品級要高,哪怕是一個縣令,那也是正兒八經的正六品,背後又有靠山大樹,壓根不願正眼看你。

即便會有一些公文傳來,回復也大抵就是知道了。

然後,沒有了然後。

而唯一有這能量,遏制住這趨勢的,恰恰是寧國府。

雖然寧國府的壓力不小,畢竟靠近太平府,太平府好像一個黑洞,總是將人力不斷地吸入。

可在寧國府,卻沒有人慣著太平府那些官吏的。

情況,蹇義早已了然。

而且本地的士紳,也紛紛都來狀告。

就在這一日,便有人押著數十個流民來了,蹇義親自坐堂,隨即便有一裏長進來,行禮道:“蹇公,今日又抓了三十七個流民,此三十七人沒有路引,試圖想要離境。蹇公……按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凡有百姓沒有路引隨意出入者,即為流民……其中有幾個流民,死不悔改,前些日子,就曾被巡檢逮住,如今又故技重施……”

蹇義聽罷,頷首,他微微皺眉,卻沒有急著處置,而是召了自己的眾幕友,以及本地的同知、照磨等官來。

等眾人齊聚,蹇義便道:“自本府治寧國府,流民便屢禁不絕……”

同知範逸道:“蹇公,這些都是地方的刁民,真是該殺。”

他氣憤難平地接著道:“為了讓人本份的留在本鄉,官府已經想盡辦法安撫了,給了不少措施,可他們還是屢禁不止。”

蹇義皺眉道:“當初確實給了不少銀錢安置……”

幕友吳歡行了個禮,便道:“蹇公,不能再放任了,現在其他各府,都是怨聲載道,聽說……有一些地方,甚至壯丁已逃了十之三四,好在蹇公在寧國府,只怕寧國府也好不到哪裏去。”

蹇義表情顯出了幾分凝重,點頭道:“這麽說來,你如何看待此事?”

吳歡道:“在各處碼頭和關卡,加強人手,嚴防死守,尤其是水路,更要盯緊,各縣暫時不得放出路引,不許百姓離鄉,他們這一走,只怕就不回來了,到時去向太平府要人,太平府肯定置之不理。”

蹇義頷首。

同知範逸卻道:“嚴防死守,又有何用?這太平府太不像話了,這樣下去,還有百姓肯安分耕種嗎?現在人心浮動,百姓為了追逐蠅頭小利,被太平府蒙騙,再這樣下去,要出大事的啊。地方上的鄉賢和士紳,已經無法忍受了。若是這樣下去,誰還肯安份種糧?”

“蹇公啊,沒了糧食,要餓死的,百姓不思生產,要出大事。”

蹇義臉色越發的凝重。

他很清楚,這不是範逸一個人的意思,只怕早有無數人向範逸抱怨過了。

人力逃亡,那麽土地想要耕種,就必須得給租客更優渥的條件,地租的價格,一年不如一年。

如此一來,對於士紳和鄉賢而言,土地的收益也就大大降低了,原先一畝地,可以收一石的米來做地租,現在可能半石都沒有,你但凡不肯讓利,人家就不租你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