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權勢滔天(第3/4頁)

張安世頷首:“我現在可不想就藩去,還是留在京城為好。”

楊溥笑了笑道:“這就得看陛下,還有百官的意思了。”

張安世道:“那麽你認為,最後會是怎麽個冊封之法?”

楊溥認真地想了想,才道:“這……還真不好說。陛下行事,歷來非常人所料,需再等一等,而且現在大臣們只怕還有爭議,陛下也在觀察朝中的舉動。”

張安世忍不住唏噓道:“這事……若有什麽進展,你盡管來找我,給我提一提建議,看看下一步該怎樣做。”

楊溥微笑道:“下官來此,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啊……”張安世愕然了一下。

楊溥道:“是太子殿下擔心都督在這個時候,把握不住,或得意忘形,或言行舉止惹出什麽爭議,反而使都督成了眾矢之的,所以特讓下官來此,看著都督。這事……讓陛下去謀劃,而都督現在最適當的做法,就是耐心等待。”

張安世不由露出苦笑,指著楊溥道:“原來是姐夫的意思……”

楊溥笑了笑道:“這是為了都督好。”

張安世道:“你放心好了,這幾日我保證乖乖的。”

他接下來,低聲嘀咕:“不乖的事,有我兄弟去幹。”

只是這話,就不知道楊溥有沒有聽到了。

……

文淵閣裏。

一場閉門的小會議,已經持續了足足一個時辰了。

楊榮、胡廣、金幼孜,還有各部尚書,齊聚於此,眾說紛紜。

大家的態度,卻各有不同,楊榮對此倒是沒有太多的意見。

可胡廣很激動,這一次他倒不是針對張安世,而是針對祖宗之法,要是開了這個先河,那還了得,以後鬼知道會有多少異姓王出來?

金幼孜的態度,則是一貫的沉默,他素來沉默寡言,不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

夏原吉的態度也很堅決,他認為這樣很不妥當,張安世有天大的功勞,有公爵就足以,若是封王,太不合適了。

刑部尚書金純,卻與夏原吉相反,金純認為……既是宗親沒有意見,此天子家事,不必因為這個,而耗費唇舌。

只有兵部尚書金忠說了許多的話,但好像又什麽都沒說,楊榮認為這樣不無不可的時候,他說對啊對啊,夏原吉反駁,認為此背逆祖制,一旦開了此例,那麽非朱不王的規矩就毀壞了,十分惡劣。金忠也說,有理,有理,夏公所言極是。

金忠這麽一攪和,原本唇槍舌劍的小會,反而讓人覺得這家夥是來開玩笑的,此前劍拔弩張的氣氛,竟也活躍了不少。

胡廣瞥了金忠一眼,揶揄道:“金部堂既贊成封王,又不贊成封王,既遵守祖宗之法,又要開此例,到底是何意?”

他頓了頓,又道:“明日便是廷議,到時公然議論,我等若是今日再不拿出一個一致的意思,到了明日廷議,只怕要鬧出亂子來。”

廷議是大臣們公開討論。

可實際上,這種大會議,一旦有爭議,是很難討論出結果的,只會鬧出許多亂子來。

所以一般情況,在廷議之前,文淵閣和各部的大學士以及部堂們會私下裏先聚一起,開一個小會。

若是大家能勉強達成一致,那麽到了廷議的時候,也就沒有什麽爭論了。

畢竟在座這裏的人,幾乎都是朝中一方大佬,他們做了決定,廷議之時,其他的大臣往往不敢輕易提出相左的意見。

可眼看著,天要黑了,廷議在即,可大家都不能達成一致,胡廣自然心急如焚。

金忠倒是從容不迫地笑著道:“諸公說的都有道理,所以老夫才盡都贊成。”

胡廣氣急地瞪著他道:“可你更贊成哪一邊?”

“哪一邊都一樣。”金忠道。

胡廣怒了:“一女豈可嫁二夫。”

這下氣氛又緊張起來了。

金忠悠悠然地道:“若是百姓家,一女嫁二夫,自然是天大的事,涉及到的乃是人倫大妨。可是……若在廟堂之中,一女嫁二夫,此等奇事,又算得了什麽呢?”

胡廣聽罷,一時啞口無言。

金忠笑了笑道:“這是為何?這是因為,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我等忝為大臣,受軍民百姓恩養,蒙受皇恩,掌天下權柄,一言一行,都與天下人息息相關,正因為如此,所以一女嫁二夫這樣的事,終究只是小事,不值一提,若是這廟堂之上,每日所議的都是此等事,那麽這廟堂中的袞袞諸公,都成了屍位素餐?”

“蜀王、劉部堂的奏疏,我看過了,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真要誇誇其談,自然可以將它與祖宗之法關聯起來,可說小了,其實不過是天家的家事而已。可當今天下,比它更大的事難道還少了嗎?不說其他,單單在太平府,聽聞就有不少的匠人和壯丁,被商戶解雇,如今衣食無著,這一家家的人,頂梁柱都沒了生業,他們的父母誰來恩養,他們的子女誰來哺育,這樁樁件件的,都是百姓之疾苦,乃人之血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