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落石出(第3/4頁)

這個就令朱棣大感意外了,他聽罷,便大驚道:“什麽?現在人人都在講靖難的事?”

要知道,這靖難對於朱棣而言,卻是極敏感的東西。

這就如同在貞觀的時候,人人都在大談特談玄武門之變一樣,你猜李世民得知之後是什麽心情?

好的不說,你們專挑汙點來吹捧是吧,這些該死的小黑子。

朱棣的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沉了下去,竟覺得有些腦殼疼。

朱瞻基沒想到皇爺的反應,竟是這樣的大,一時之間,竟不知該怎麽回應。

朱棣怒氣沖沖地道:“民間之言,多是以訛傳訛,你是皇孫,還是要多讀正經的經史,不要總是沉溺在那牽強附會的胡言亂語之中。”

朱瞻基只好耷拉著腦袋。

朱棣見他一下子消沉下來的樣子,便起身,拍了拍他的肩,很有耐心地安慰他道:“無論如何,吾家龍孫已是今非昔比,朕甚是欣慰,得孫如此,不枉當初靖難,給你傳承這般大的家業。”

正說著,亦失哈卻是匆匆進來,道:“稟報陛下,蕪湖郡王求見。”

朱棣眼眸亮了亮,隨即驚訝地道:“就已查明了?”

“已經查明了!”亦失哈道:“郡王殿下稟告說,若是可以……他這便入宮拿人,除此之外……宮外頭,也已抓住了幾個匪首。”

朱棣大為振奮,帶著幾分激動道:“這個家夥……總算幹了一件好事,也好,趁此機會,可以一網打盡!”

說著,朱棣背手踱了幾步,接著道:“命張安世率錦衣衛入宮,還有……百官可還在殿外嗎?”

亦失哈忙如實道:“都在殿外……不敢妄動。”

朱棣頷首:“好的很,那就好好的算這一筆賬吧。”

……

以張安世為首,押著十數人來了。

這些人口呼冤枉。

而張安世對此,似乎不為所動。

他此時也露出了如釋重負之色。

不過想到即將要面聖,卻又打起了精神。

當張安世出現在了文樓之外。

這文樓外頭,百官束手。

他們一見張安世來,隨即目光落在了在他後頭押著的人身上,這驟然之間,有人色變,低呼道:“吳公……”

顯然,被抓之人,許多人都是認識的。

即便是楊榮,也皺眉起來,不過他不露聲色。

胡廣更是擡眼之後,臉上透出幾分震驚,又忙低下了頭,露出了於心不忍之色。

胡廣低聲對楊榮道:“吳公……怎會牽涉此事……他……”

楊榮只嘴唇微動,用微不可聞的聲音道:“你能不能不要見了誰都要驚詫,濫發同情。”

胡廣:“……”

張安世在殿外站定,又有人入內通報。

文樓乃是小殿,殿中狹小,自是站不住百官。

隨後,朱棣竟是徐徐踱步而出,他先擡眸看了張安世一眼,又見十數個人已被人按在地上。

至於百官,個個垂頭不言。

朱棣的目光最後又落回張安世的身上,道:“還有何人,這百官之中,也有不少人牽涉吧?”

張安世道:“陛下,確實有不少。”

朱棣眼中透出幾分怒色,接著冷然道:“那就拿人,一個都不要放過。”

張安世道:“臣讀《春秋》,頗有感悟,正所謂,不教而誅,是為虐也。臣以為,還是先明正典刑為好,免得有人不服,認為臣濫殺無辜。”

朱棣頷首。

張安世雖掌錦衣衛,看上去很荒唐,名聲很不好,可不得不說,張安世這個家夥還是很守規矩的,但凡下駕貼或者拿人,幾乎都有明確的罪證,從不含糊。

這一點,朱棣知之甚深。

朱棣此時又道:“眾卿都在,那麽……就讓他們也一並聽一聽,這些人……是如何謀逆的。”

張安世道:“是。”

朱棣目光逡巡,既落在百官身上,又從校尉們押來的十數個欽犯那兒,似乎也看到了一些熟面孔。

不過朱棣沒有聲張,他等張安世拿出實打實的東西來。

只見張安世道:“陛下,此事……得從江西布政使司的逆案開始說起,這江西的逆案……牽涉極廣,那些地方父母官,甚至還有某些大士紳,若是沒有和京城的人勾結,怎敢做出這等罪無可赦之事?”

“所以……在江西逆案案發之後,江西的逆黨雖然一網打盡,可遠在京城,與這些亂臣賊子們勾結之人,卻依舊逍遙法外。”

一提及這一場謀逆大案,朱棣便禁不住冷冷地哼了一聲。

百官們的心,已是提到了嗓子眼裏。

張安世接著道:“可據臣所知,我大明牽涉江西籍貫的大臣,多如牛毛,且與那些逆黨們有過瓜葛之人,更是數都數不清。不說其他,單說文淵閣中,胡公與金公,便是江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