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賦大漲(第2/4頁)

每年征收的夏稅,乃是重中之重。

朱棣也只點點頭,隨即道:“夏稅、關稅……還有天下十八省的稅賦,是該好好地看一看了。”

亦失哈道:“不過……奴婢得知,現在十八省……今歲的歲入……應該也不少。”

“嗯?”朱棣看了亦失哈一眼。

“戶部那邊,下了條子,也在督促天下各府縣征收錢糧……夏部堂更是苦口婆心,訓導各府縣,教他們不得計一歲一年的得失,切莫因小失大。”

朱棣道:“這又是什麽名堂?”

於是亦失哈道:“現在各省人心浮動,許多人都在傳太平府新政,不過是因為……繳納的稅賦多,所以陛下才支持分地的。”

亦失哈頓了頓,繼續道:“還說,照這樣下去,遲早這天下的地,都要教蕪湖郡王殿下給分了。而夏部堂……正好借蕪湖郡王殿下之淫威,告誡天下諸府縣,不要幹這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隱田多少也要繳納一點稅賦,還有平日隱匿的銀稅,也能征就征一些,要教陛下您看看,就算是不分地,照樣也可……”

朱棣聽到這裏,不由的失笑:“有趣,這倒有趣的很哪。”

以往士紳,隱瞞土地,這些土地並不必征稅,此後張安世新政,地一分,沒了士紳和讀書人這一層中間商,稅賦大增。

現在鼓勵士紳們繳納錢糧,等於是借了張安世的這一把刀子,架在大家的脖子上,讓大家做出妥協。

不妥協,張安世就要來分地了。

可若是妥協,稅賦大增,或許……大家還有一線生機。

這顯然是某種權宜之策,可哪裏想到,張安世卻成了夏原吉手中的一張王牌。

朱棣想了想道:“這士紳們,只怕未必肯聽從吧?”

亦失哈道:“據奴婢所知,倒是頗有效果。各府縣的父母官,得了戶部的條子,也借此機會,與當地的士紳們洽商,多數士紳也是點頭的,也曉得到了這個份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過……雖說都點頭,不過……”

“不過落到他們自家頭上的時候,就成了另外一副樣子?”朱棣冷哼道。

亦失哈笑了笑道:“差不多……所以也有人鬧了鬧,不過還算是順利。”

朱棣點點頭道:“夏卿這個家夥,倒也有一點本事。”

亦失哈道:“奴婢倒是想起來了,前些日子……夏公一直都在挑弄蕪湖郡王殿下。”

朱棣眉一挑:“嗯?有嗎?”

亦失哈道:“他處處都與蕪湖郡王殿下唱反調,每一次……大抵都是如此。越是如此,陛下和蕪湖郡王便越不客氣,於是……便又對讀書人打擊。於是乎,十八省各府縣的士紳們聽聞,都是心驚肉跳,今日是整肅太平府的讀書人,他日,可能就輪到了他們。”

“可士紳們既害怕,同時,卻又對夏公更為信服,都說……夏公是在為他們說話,是絞盡腦汁,要存續讀書人的種子,為此,實在嘔心瀝血。”

亦失哈道:“正因如此,這天下的讀書人和士紳,既恐懼,又感念夏公恩澤,所以戶部這邊,夏公下了條子之後,大家倒也肯接受了。”

朱棣冷哼一聲道:“入他娘的……歪門邪道。堂堂戶部尚書,每日都是歪心思。”

亦失哈想了想道:“夏公也是沒法子,他既知新政的好處,卻又知道新政打擊最大的恰恰是似他一樣出身的士紳,便如小媳婦一般,兩頭難做。若是不能折中,不能權變,他這戶部尚書,只怕一日也熬不下去了。”

朱棣背著手,覺得這話確有幾分理,便微微頷首道:“那就等看他這權宜之計,最終是什麽結果吧。”

亦失哈道:“是,奴婢這邊,也在盯著呢。”

亦失哈此時不免為自己慶幸,夏原吉的事,他早就知道了,東廠畢竟也不是吃素的,不過他一直將這事壓著,不急著立即稟告。

就好像抖包袱,包袱不能立即抖出來,而是要等。

等到什麽時候呢,得等到某次自己辦事不利的時候,陛下震怒,責怪自己辦事不利,此時,自己適當地提出來。

這既吸引了陛下的注意力,轉移了話題。

同時,也將裏頭的門道給梳理清楚,給陛下一個還是自己頗為能幹的印象。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件事裏頭,也牽涉到了錢糧,陛下年紀老了,打打殺殺的事,竟也不甚上心了。可對錢糧,依舊還是初衷不改的。

……

至九月下旬。

此時是炎炎夏日,南京濕熱,以至於這戶部上下,人人不肯待在狹小的值房裏,待在那值房裏,就像置身在一個爐子裏一般,實在教人承受不起。

大家都愛擠在廳堂,廳堂那兒有過堂風,此風一吹,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