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放過一人(第3/4頁)

“還有這樣的高士嗎?”朱棣露出了幾分嘉許之色。

“放糧之後,確實活了上千個聞風而來的百姓,可不久這些糧食便已告罄,再加上荒年混亂,附近的盜賊也聽聞這裏有糧,竟也連夜殺奔而去,最後的結果就是……”

亦失哈頓了頓,臉上顯出憤怒悲哀,一字一句地道:“王家遭難,死了幾口人,家裏又沒了糧食,糧價又連續暴漲,家中雖還有一些銀子,可也買不到幾口糧了,不出兩個月,這王家最終也只能扶老攜幼,舍了自己的祖籍之地,不得不與流民一道,四處尋糧。聽說……他四個兒子,死了兩個,三個女兒,除一個早已出嫁之外,還有一個與之失散,還有一個倒是幸免,不過好像是生了病,也死了。至於其他的家眷……大抵也都是如此,或是失散,或是餓死,亦或遭遇了盜賊……後來……聽聞是某地的秀才認出了他,才拿了一些錢糧,使他安置下來。可這般下來,他這家……已是徹底的散了,累世的家業,也幾乎蕩然無存,家中的土地,不得不賤價發賣,已至生無片瓦,死無葬身之地的地步。”

朱棣聽著,遍體生寒。

亦失哈嘆了口氣,繼續道:“其實,似王家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哪一次沒有這般的人呢?他們也是讀書人,亦是士紳,心系天下,也懷蒼生,每遇大災,都不免生出慈念,可奴婢鬥膽要說,這樣的人……幾乎沒有好下場,哪怕運氣好一些的,一場大災,也要傷筋動骨。”

“可陛下……那些囤積糧食,借此落井下石,兼並災民土地的士紳,卻借一次次的大災,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樣是士紳,王家這樣的人,從士紳成了流民,隔壁的士紳,土地卻增加了一倍,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百年下來,陛下……世上還有王家這樣的良善士紳嗎?”

朱棣聽罷,一時竟是無言以對。

亦失哈說到這裏的時候,神色間帶了幾分激動,道:“奴婢是韃靼人,雖沒什麽見識,卻也曉得厲害,草原上難道不是如此嗎?善良的人,滅門破家,心如蛇蠍之人,卻借一次次的雪災,得到大富貴,這樣的事,這樣的人,從前有,現在有,以後還會有。奴婢……是個閹人,這輩子呀,無論再怎麽在人前風光,可實際上……就是那草原裏頭被閹割了的牛馬,奴婢在草原裏頭,是奴戶的孩子,進了關內,也是奴婢,這樣的事,見的多了!”

“本來外朝的事,奴婢是不敢多言的,奴婢是什麽東西,憑什麽對朝中的事指手畫腳呢,若是太祖高皇帝在,必要將奴婢碎屍萬段不可。”

“可是奴婢依然想說,歷朝歷代,無論是草原還是關內,王家這樣良善之人,是無法立足的,留下來的,兼並王家土地,家中牛羊成群,良田萬頃者,必是那心如鐵石一般的人。所謂義不掌財、慈不掌兵,就是這樣的道理。所以奴婢才覺得,太平府的新政,能走到今日,並非是蕪湖郡王殿下有什麽本領,實在是……這太平府,起碼能讓王家這樣的心慈之人,至少有了一個出路。這天下的土地,就這樣的多,今日不是你吃了我的地,明日就是你兼並了我的,倒不如……人有其田……”

朱棣眼睛橫了亦失哈一眼。

亦失哈忙是拜倒:“奴婢萬死,奴婢又多嘴了。”

朱棣又眯起了眼,眸光似有閃動,帶著幾分真摯道:“王家這樣的人,要尋訪到他們,世道可以不公,朕不能不公!”

“是。”亦失哈道:“奴婢一定竭盡所能,將王家這樣的人尋訪出來,給予妥善安置。”

“你辦好這件事即可。”朱棣道:“朕是信得過你的。”

亦失哈遲疑地道:“可是……那些屯糧,還有吞沒賑濟錢糧之人……”

朱棣慢悠悠地道:“這就不是你的事了,你自己也知曉,你那些東廠的狗東西,沒什麽卵子用,朕不打算指著他們。”

亦失哈:“……”

朱棣慢慢踱步,而後慢悠悠地道:“張卿……既然已知此事,朕知道這個家夥,這個家夥……眼裏容不得沙子,他自己的臭毛病,他是一個都看不見,可那些人的毛病,他也是火眼金睛,該是教他來解決了!”

頓了一下,他接著道:“你傳朕的旨意,囑咐他,要分清好壞良莠,切不可傷及到無罪之人,可也絕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偷了朕的糧食,還有囤積糧食的賊!”

亦失哈道;“奴婢現在就去。”

朱棣道:“還有……”

他若有所思的樣子,道:“明面上,還是要發一道旨意,讓三司去查辦這件事。”

亦失哈道:“陛下……奴婢以為……三司……未必和他們沆瀣一氣,可是……只怕也未必肯痛下殺手,至多……尋幾個人來重判,給陛下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