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觀眾席上,國家隊教練組的成員們此刻也正在觀眾席上對賽場上的選手進行觀察。

目前國家隊內,對於蘇涼早已經沒有疑義,另外一個名額有可能落在孫睿翔身上也已經是教練們的共識,唯一還有爭議的就是最後一個選手名額了。

孫睿翔能夠有教練組的認同,主要是他的體能耐力和力量在年輕選手中確實稱得上數一數二,在比賽過程中,執行既定的戰術也非常果決,果然不太會靈活變通,但是說實話,短道速滑的運動員,經驗的累積也很重要,有不少選手都是隨著比賽經驗的累積,才逐漸能夠在戰術上有所提升,所以教練組對於孫睿翔還是十分肯定的。

但除了孫睿翔之外,余下的林永勝、周奇奇和武剛,教練組就不太拿得準了。

林永勝的特點是穩,各方面平均下來都不差,但是缺了些特點,周奇奇在比賽中能夠有靈光一閃的部分,個人技術上也比較靈活,但是狀態不太穩定。

武剛的話,最初被選進國家隊時,他看起來還不算有什麽特別的,但是夏訓周期時,他就非常投入訓練,在同樣都算努力的國青隊成員中,武剛也是其中最投入的一個。

要論訓練時候每一個動作的投入專注程度,蘇涼如果是訓練中每一個技術動作都做到最好的那一個,那麽武剛可以算得上是第二了。

余下的選手們,倒不是說不認真,而是訓練的時候,沒辦法像他們那樣,對技術動作的細節摳到極致。

這半年來,武剛的體能耐力或許仍舊是不如孫睿翔這種天賦異稟的選手,但是他在冰上的控制能力和技術穩定性,都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且國家隊的這些教練們還發現,武剛在個人戰術上以及賽場觀察上也有一定的天賦,偶爾發揮出色的時候不比周奇奇那種靈光一閃的表現來得差。

“孫睿翔、林永勝、周奇奇和武剛這幾個,都是林指導當初挑來的吧?”

“是啊,都是林指導當初親自去挑的人,要說呢,姜還是老的辣,林指導選材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

哪怕是拋開蘇涼不提,孫睿翔這幾個年輕選手,也比短道速滑國家隊早些年的1500米距離苗子看起來潛力強得多。

“等這一代的選手成長起來,咱們1500米距離上的實力也能提升一大截兒吧?”

“誰說不是呢?”

教練們聊著聊著話題都有些跑偏,但是有個認知是肯定的,在場的這幾個選手,不論最終是林永勝周奇奇還是武剛拿走最後一個名額,都不差。

現場的備賽區中,來自黑省的趙昱信是6人之中唯一一個非國青隊的成員,他的實力放在年輕選手之中已經不差,但是一下遇上了蘇涼這幾位,他這會兒也有些坐立不安的緊張。

他也明白,在這種時候不能緊張,可是運動員的心態問題要是能夠這麽輕易的說不緊張就不緊張,就不會成為一些優秀運動員職業生涯的絆腳石了。

孫睿翔他們幾個過去也和趙昱信有過幾次交手,林永勝看出了他的緊張,坐著備賽的時間,他默默拍了拍趙昱信的肩,讓他放輕松,但是更多的安慰也無能為力了,這畢竟是他們個人爭取單項資格的比賽。

備賽區的6個人中,武鋼獨自一人坐在了邊角沒人的地方,倒顯得他像是唯一一個非國家隊的成員似的,蘇涼在備賽時略微好奇地看了一眼武剛所在的方向,就見武剛恰好也正擡頭看向他。

兩人的視線在半空中輕輕碰撞了一下,然後是武剛率先移開了視線。

蘇涼愣了一下,倒是也沒太在意。

很快,現場的工作人員來通知他們的決賽組可以上場了,而在去往冰面的路上,蘇涼感受到武剛從他的身邊經過,隱約傳來了一句話——

“等著,我一定會追上你的。”

蘇涼眨了眨眼,看向仍舊渾身是刺的武剛,停頓了片刻,沒有說什麽,仍舊還是跟著同組的對手一起來到了賽場上。

這一組的決賽,蘇涼毫無疑問是在最內道上,位於第二道上的則是孫睿翔——雖然他總是二兮兮的,但是他的身體天賦確實是天賦異稟,通常情況下,只要他自己不發揮失誤又或者是被其他對手影響限制,那麽他面對同年齡段的選手,還是很有優勢的。

余下的幾人,從第三道到第六道,則分別是武剛、周奇奇、林永勝和趙昱信。

在各就位的指令聲中,六人已經來到各自的起跑線道次前,做好了開賽的準備。

當預備聲與發令槍的聲音先後響起,賽道上的6名選手也同時啟動了自己的步伐——決賽開始了!

對於1500米距離的領滑位置爭奪之戰,蘇涼是不會參加的,或者說在場的選手之中絕大多數也都並不會去爭奪這個領滑位置,倒是孫睿翔憑著自己的體能優勢,對於領滑的位置有些野心。